连加、连减
发表日期:2021/9/3 17:15:4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蔡燕萍 有688位读者读过
一、口算引新。
1、口算。
4+1= 3+2= 7-5= 8-4=
2、引新。
二、思考探究。
1、学习连加。
(1)出示例1。
提问:知道运了三次和每次运的个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提问: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用加法算?
追问:从图上看,4+2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再加1?
领读算式:4加2再加1。
指出:求一共运了几个南瓜,要把三次运的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算。列式时可以先用4加2,再加第三次运来的1个。这样的算式要连着加两次,叫做连加。
(3)引导:4+2+1这个算式你想怎么算?得数是多少?请同桌看图上的意思互相说一说,好吗?
让学生交流口算过程,结合交流板书,并问4+2得6算的什么,再怎样算一共几个。
引导学生边看算式边说:先算4+2得6,再算6+1得7。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算一算,填在课本上。
(4)回顾反思:小朋友回想一下,今天是什么问题让我们列出了连加的算式?连加要怎样算?
2、学习连减。
(1)谈话:解决了南瓜的问题,我们再看看小朋友摘丝瓜的问题,想想从图里又能知道什么。
出示例3。
引导:先仔细看看小朋友是怎样摘的,你能从摘下的丝瓜里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相互说一说。
让学生连起来说一说题意。
(2)提问:求还剩几条应该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减法算?
领读算式:8减3再减1。说明这样的算式叫连减。
追问:这里8-3算的是什么?再减1呢?
指出:求还剩几条,要先从8条里去掉3条,再去掉1条,要用连减计算,列成算式8-3-1。
(3)引导:你想怎么算8-3-1?得数是多少?
小朋友在课本上先算一算,看看得数是几。
让学生交流口算过程,结合交流板书。
(4)回顾反思。
小朋友想想看,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要用连减来算?连减算式一般怎样算?
三、练习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左图,说说什么意思。
提问:用什么方法列式?
让学生看右图,说明其中的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要求学生说说图里的意思。
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填写算式和得数,计算时可以把先算的画出来,第一步得数写在下面。
交流算式、算法和得数。
追问:第一小题为什么要连加,第二小题为什么要连减?
2、做“想想做做”第2、3题。
同桌互相说说这两题的意思,自己想想怎样算,把算式和得数填完整。
交流:第2题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解决的?算式是怎样算的?
第3题的算式是什么?为什么用连减计算?怎样算出得数3的?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观察桃子图,想想能知道什么。
要求学生交流知道了什么,明确图里共有9个桃,左边3个桃,中间4个桃,右边2个桃。
启发:想想可以怎样列算式,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小组里讨论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算式,并说说理由,引导列出连加算式和连减算式。
追问:连加算式你是怎样想的?连减呢?
4、做“想想做做”第6题。
指导学生写算式、算得数。要求学生写规范、算正确。
四、回顾、作业。
1、引导回顾。
今天学习的什么?为什么会列出连加、连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找出我们身边连加、连减这样的问题吗?
你能再说说还有哪些收获吗?
2、完成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