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主页 >>张杰教师主页>>阅览文章

深扎文化的根

发表日期:2013/10/17 13:41:12 出处:本站 作者:王荣静 有732位读者读过

《语文课程标准》把握时代的脉搏,应和着前进的步伐,提出了指引航向的课程思想。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特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既要抓“语”,又要抓“文”,要让学生“意”、“文”兼得,不可偏废。因为,文章一旦成了课文,它就有两重意义,一是内容意义,二是形式意义。语文教学要凸显本真之魅力,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关注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与情感,让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一个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迹都珍藏在民族的语言里。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智慧、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既不是灌输的(灌输出力不讨好,是苍白无力的),也不是渗透的(渗透仍然有外力的作用),而是读中感悟的(感悟是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的,是内心生成的,是入脑入心的)。

第一,咬定“读写”不放松。语文教学十分重视朗读、背诵的基本训练,重视增加学生文化底蕴。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历来重视熟读、背诵,有着丰富的经验。诸如“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多读多背,能使人受益终身。学生的习作练习也不可小觑。习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是儿童用书面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精神劳动,习作教学要把话题引向学生熟悉的生活,要激活学生“沉睡的记忆,要训练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要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水平。

第二,立根原在“感悟”中。对于“感悟”朱熹的主张是“熟读精思,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王昌龄的见地是“心入于境,情会于物”,近代学者钱钟书的观点是“学道学诗,非悟不进”。读书感悟是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的传统经验,是人心与文心的融通。悟什么?要“披文得意”,要“披文得文”,要悟其意,悟其情,悟其美,悟其法。阅读需要感悟,作文需要感悟,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感悟……当然,感悟需要教师的点拨。

第三,“语文实践”不间断。语文课程是生活化的课程,是经验性的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要牢固确立以下教学思想:语文是读出来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实践锻造出来的。语文教学要导之以行,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想一想、练一练……值得提及的是要通过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空间来深扎学生文化的根。

第四,“培养习惯”益终生。“一个人不读书要受到命运的惩罚,一个民族不读书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这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读书、写字的习惯等,要从小抓起,从细抓起,从严抓起,练就“童子功”,受益终生。

童年是成人的根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思”是语文的根基。“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叶若。”根何以能茂?不仅靠表层的施肥浇水,更要靠根须自己,扎得深深的,扎得远远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深扎文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