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开学挑战与应对措施

发表日期:2020/5/15 14:48:29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陈梦然 有629位读者读过

随着全国大部分学校复课,孩子离开家里的安乐窝回到了校园生活,历经几个月的居家学习,疫情之下的复课,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

一、学习进度跟不上

    从整体上看,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和线上教学,给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学生担心自己学习能力不足造成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拉大。网络课程缺少师生的互动和反馈,学习结果很难得到及时的测试反馈,容易放大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

应对策略:

1.重建作息规律。学生们要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作息时间的调整,特别是要预估出早餐时间、上下学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错峰入校时间,这样有利于尽快适应开学后的校园生活。学会借助工具,如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笔记、专项复习等,使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或番茄钟进行时间管理等,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重启学习模式。学生们可逐步收好电子设备,逐渐回归书本纸笔,实现学习模式平稳转化。在逐步调整的过程中,学生要走出线上学习的惯性,尽快恢复到常规的教师教学节奏中。

3.重排问题清单。花点时间温习一遍这个假期学过的内容,排查出这些没真正明白的,每科列出一张问题清单,然后及时找老师请教,尽快解决掉这些难题。在和老师的沟通中,也有利于学生尽快找回在校学习的状态,拉近和老师们的距离。

4.重构学习目标。学生们可以自查学习进度,评估学习成果:自己是否跟上了老师安排的整体进度?是否落实了各科知识内容?复课后如果进行测试,能达到什么程度?特别注意: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找到自己的节奏感和掌控感。

大家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机会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要学会抓住那多出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备考更充分。

二、社交圈子改变

   相比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学习跟不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社交圈子将会迎来重大改变。学生时代,孩子们都在长身体,接近半年时间不见,彼此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身材变了,样貌变了,甚至心智也更成熟了。

前段时间,孩子一直和父母相处,返校后,就需要天天面对老师和同学。一些胆小敏感的孩子,一见到老师就紧张,生怕自己犯错被批评,还有的畏手畏脚,担心不受同学欢迎,被孤立;而对于那些长期在家里我独尊”具有较强攻击性的孩子而言,更不知该如何与同学相处,常常一言不合就出手。

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消化。

应对策略:

1.保持联络,重新建立熟悉感。通过线上文字、语音、视频等方式和老师、同学保持沟通和联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约一两个同学到小区或家附近的公园里活动玩耍。

2.积极完成心理建设。对于心理比较敏感、脆弱、依赖性强的低年级孩子,家长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工作。可以在家里模拟课堂环境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带孩子到学校附近兜兜转转,使其对即将返校的环境进行熟悉和适应;另外家长也要把孩子的一些特殊情况和老师提前沟通好,以获得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3.“教学+学教”促成师生学习共同体。疫后校园必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和教研关系,从“教学”到“学教”,互为师者,也互为学习者。从直播室到一人一座的教室,“疫后”课堂更加需要动态生成,让“疫教”的智慧在光合作用下不断更新。

三、部分考试取消,积极性降低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考试都取消了,原因很简单,让孩子们慢慢适应复学后的节奏,也因为当前抗疫和学习同时进行,孩子们压力也不小,取消一些考试能让孩子少一些压力,多一份从容。

但是取消考试,难免有些孩子觉得学习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失去了前进和努力的动力,没有考试也就意味着没有约束,没有约束也就意味着可以放松一些,可以不那么认真。

应对策略:

学习内驱力不足的孩子也许就是因为对学习意义认知不完全,往日里因为受到考试的束缚,所以会踏踏实实学,而一旦考试取消,他内心学习的动力也就随之丧失。我们不妨跟这类孩子聊聊学习真实的意义。

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今后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们还可以探寻出更多的意义。我们学习是为了收获知识,向外去认识“我”之外的世界;我们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向内修炼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我”,而这些不仅仅是学习的意义,也同样是人生的意义。所以学习应该是常态化的事,而不是阶段性的。

小学生作为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特殊群体,是危机事件中产生心理应激反应的易感人群,疫情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明显的冲击和困扰。部分中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疫情期的心理适应问题、外部环境导致学习心理异化问题,还有亲子关系长时间、小空间的共处适应等问题。

四、心理不适应,比较敏感

面对复学后的学习和生活,大部分孩子都会逐渐适应,而对于那些心理弹性比较弱的同学来说,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情绪心理变化:心神不宁,紧张焦虑,心情低落,情绪起伏不定,无法做到安心学习和生活。

躯体化表现(特别对低龄的儿童):这些孩子通常不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而是通过“生病”来表现,如莫名其妙的“发烧、肚子痛、头痛、恶心”等症状。当父母给孩子请假不去上课后,“病”就不治而愈了。

选择性缄默:对于那些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依赖等性格特征的孩子来说,可能会出现在家里表达自如,可回到学校突然变得沉默,不会说话了。

拒学:对于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干脆直接拒绝去上学,任凭父母怎样威逼利诱或苦苦哀求。这种情况的出现,疫情只是一个诱因而已,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及帮助。

应对策略:

针对性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干预活动,助力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统筹发挥心理咨询专业组织、高校等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开设学习心理辅助热线、举办线上学习心理讲座,助力复课学生的学习心理支持和学习秩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