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浅谈小学三年级数学有效的差异化教学--范婉妍

发表日期:2020/7/3 15:14:5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范婉妍 有745位读者读过

【摘要】

 如今的学校教育中班级授课制占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违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的统一讲解及要求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现代教育开放趋势中缺少了个性化,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生产线产品,有效的差异化教学迫在眉睫。

【关键字】

小学数学、差异化教学

 

有人常说小学学生是一张白纸,行为、习惯、知识、技能都需要老师手把手从一点一滴教起。但实际上,在当今这个被小初衔接、课外补习充斥孩子课外时间的时代,三年级的孩子进校或多或少已经对数学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在各种辅导班老师和家庭父母们的提前“预习”下,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数学解题方法更是千奇百怪,早已是一张张有差异的“白纸”了。通过平时的作业、练习、考试等测验反馈,我们能比较明显的发现班级中的“后进生”和“高材生”。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学生的自身学力,使用 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带的走”的能力。

一、针对的“后进生”的差异教学

1.概念理解的差异教学

数学课堂中,数学概念学习是不容忽视的。概念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建构新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概念,明确概念的特点才能进一步地学习。因此在概念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弄清拟授概念与过往学习概念之间的联系。其次,教师要弄清不同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将困难学生分为“以往特征概念模糊”和“现教授概念特点理解不清”等,准确定位学生的不同错误概念后,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此外,针对不同概念的教学,我们还可以运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如教具、图表、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概念。例如,教师在教授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教师只展示问题,让学生说数量关系生活实际应用题出发,接着引导学生找条件再分析,当学生有了做题时的感受后,他们能比较自然地想到数量关系式该怎么说。不难发现,当教师按照顺序逐渐引导学生说一说,学生对从问题出发的策略就更加熟悉,达到了有效的教学。

  1. 计算的差异教学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最基础的部分,计算速度和计算成果率是反应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差异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班级学生A和学生B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与班级其他同学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对他们情况进行了测验。发现,在计算题中同样存在困难的学生他们计算缓慢的原因是不同的。学生A他理解了所有的算理和算法但是很慢才能想出正确答案;学生B还没有熟练掌握算理和算法,在解答时要花好几分钟才有答案,因为他还不清楚运算法则。针对这两种情况,我把他们分成了“提取缓慢”和“需要再理解”两类,制定了差异化的指导方案。每周五我为他们进行指导内容的计算测试,记录其完成时间与正确率,监控差异化侧率执行情况及执行效果,以此评价所使用的策略是否有效。

    1)提取缓慢。学生A在每天的学习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按照如下方式使用抄写—遮盖—默写—比较的策略:20道混合运算,并每天反复练习。然后再将计算结果与标准答案比较。

    2)需要再理解。学生B除了需要练习,还要学习相应的计算策略。计算策略中迁移能力是最关键的,它能帮助学生优化已有算法的基础上,掌握了新的计算方法。如,学生知道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再学习混合运算。根据一个月后的测验情况我发现,针对不同困难的学生,采用差异化的计算策略教学,有效地提高了两位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3.实际运用的差异教学

    运用基本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是帮助小学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发现,“后进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常常不能理解问题,从而导致选择方法的错误,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抓住实际问题的核心知识很关键。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际问题能有效帮助他们理解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三上认识千克》这一课时,可以可以通过天平两端物品的加减,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探究“拿”、“”、“”的方法去感受等式的性质。

    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数学低成就的学生在使用示意图以后能更直观清晰地理解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能更准确地辨析三种方法,示意图为这些孩子的思考提供了依据,达到了有效的教学。

    二、针对“高材生”的差异化教学

    相较于数学低成就的学生,数学高成就的孩子更容易被老师忽视差异教学。但差异教学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却“贵如油”。因此,差异化教学不仅要支持数学低成就孩子,也要挑战数学高成就学生。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给予数学高成就学生适当的刺激,那就不能激发这些学生的潜力,难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他们需要频繁的机会认真投入真正的数学挑战中。教师可以使用及时拓展策略、课程压缩策略等来培养数学高成就学生的高级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练习中以课本的思考题、练习卷上的拓展题等为内容,适时地设置“jump题”,激发“高材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他们运用支持,发展数学思维的依据。同时也应该尽量避免一些重复性很强的教学策略,如上文提到的抄写—遮盖—默写—比较策略、反复计算练习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对于“高材生”而言过于简单,且学生完全有可能因课堂枯燥导致成就感降低。

    三、结语

    虽然,在教学实际中,要求整个班级以相同的深度把握课本内容的核心要点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应该秉承每个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掌握水平的原则,将差异化的教学渗透进我们教学的一点一滴,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