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同课同构,递进循环”活动反思体会——印佳雯

发表日期:2020/7/3 16:46:3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印佳雯 有878位读者读过

同课同构,递进循环活动反思体会

这学期我们组开展了同课同构,递进循环的研讨活动,受疫情影响,这学期的学习时间较短,任务也比较繁重,为了能让教学变得更高效省时,在这次活动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之前从未试过的单元整合的教学方式来授课。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我打算从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这两点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感受:

一、  教学内容准确把握

1.体悟作者的目的。要抓住文本特点来把握文本内容。比如这一单元三篇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通过“明贬实褒”的写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领会编者意图。仅仅把握作者的意图还不够,还要理解编者的目的。

(1)关注单元导读,明确单元要素。单元导读页会告诉我们单元要素,我们选取的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和“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可以根据这个确定教学目标

(2)联系语文园地,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这一板块与课文内容相关。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内容也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读懂课后习题,确定教学重点。课后习题的设计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具有指向性。我们组在研读文本时发现《母鸡》这一课的课后习题问:《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白鹅》的课后习题则是和阅读链接相比,写同一种动物在不同作者的文章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这三个板块的设计都蕴含着编者的思想,从中我们发现这一单元课文都把重点放在作者的表达方式上,所以我们就将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3.立足学生基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掌握学情。

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会遇到的困难。哪些是已掌握的知识,哪些是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在停课不停学期间,我们布置了让学生预习的任务让学生对字词有一定的掌握。在开学时也设计了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学习情况,在上课时就不花太多的时间在字词的讲解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导学单来预习课文,上课时出示了几个容易读错的词语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因为文本前后联系紧密,这单元的单元要素“体会作者如何表达情感”这一要素是建立在第一单元“初步体会作家的情感”这一要素的基础之上。在教学时就不必花太多时间让学生体会感情,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活动有效落实

1.任务清晰,要求明确。在给学生布置任务表述清楚。上整合课让学生阅读文本时,我们要求学生快速的默读课文,想象作者眼中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画出关键词。这个要求中,让学生默读的目的就是找出动物的性格特点。提问时也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我在上课时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课文中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我想让学生从小梅花中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但提问时我没有说清楚,直接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学生给我的回答是猫的脚印很可爱。那这样的问题就因为指向不明确,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

2.关注差异,分层训练。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水平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上课时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请中等生或落后生回答问题时,可以把问题分解或者换角度提示引导学生。在课堂提问设计方面也可以设计出层次,不同问题针对的学生层次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课上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1)作者笔下的动物有什么性格特点?(2)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3)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动物的喜爱之情?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

3.积极评价,引导激励。课堂评价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课时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要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的语言要有效,有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不能只是简单的“你回答的很好。”要让学生知道好在哪里,比如夸一夸:你的朗读声音洪亮,停顿恰当,突出了关键词,既让人听得清晰,有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这样既起到引导的作用也又起到激励作用。也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来评价,如点头,微笑,眼神让学生感受到对他的鼓励,激起他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我在参加组内教研活动之后的一些收获。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更是要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多去向其他老师请教,多钻研教材,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