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江宁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报道20210401

发表日期:2021/4/1 15:06:2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荣升 有984位读者读过

江宁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报道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思维训练的最佳阵地。课堂中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展开学习过程的动力。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小主题”探究,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

上午第一节课由陈婷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通过核心问题——什么是单位“1”,以及如何理解分数的意义展开教学。学生在动手画,互相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了单位“1”的意义,并在认识单位“1”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上午第二节课是由王梦琪执教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本节课王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3÷4=”的结果为什么是块。结合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从而全面地让学生理解的意义。

随后的研讨中,五、六年级数学组成员针对于这两节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李攀老师认为在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了单位“1”后,还应当将单位“1”运用到实际情境之中。即“将一盘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是”。通过具体情境的运用,以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纪捷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在学习单位“1”之前,是已经学习了将一些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经验,所以五年级再学的时候应当有所拓展,强调单位“1”的“多面性”。

侍楠老师认为在关于分数单位的理解上,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什么样的分数是分数单位,但对于分数单位的重要性还没有感受到。而孙家俊老师补充了分数单位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用来表示出其他的分数。

刘毛宁老师准确感知到了课堂上虽有核心问题,但缺乏针对于核心问题提升学生学力。学生仍然是用三年级的经验解决五年级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有所指向,具有目的性。

最后潘主任小结陈婷老师的课抓住了核心问题,但在展开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要注意的问题,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才能有的放矢,问出有效的问题。

而关于第二节课上,程杰老师认为学生的动手很重要,但呈现的方式也很重要。本节课中呈现的是学生已经剪下来的圆片,学生脱离了完整的1,所以便认为是3个单独的个体,而不是3块。

孙家俊老师在对于单位“1”的教学上有自己的想法,从整数到分数的过程,关注的单位“1”是不一样,从而揭示出单位“1”的本质。

之后潘主任总结一节课的应当围绕一两个核心问题去组织教学。提出问题,确定本节课的“小主题”研究什么。围绕问题进行主题探究,学生学的形式有:自学互学展学。最后通过相关练习来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刘军主任和王琴校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教研组活动,重实效,讲实话,真研讨。提出两点期望,一是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用意,把握知识的重难点,针对于核心问题,设计针对本班学生的教学内容。二是培养学生数学表达的范式,通过表达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本次教研圆满结束,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