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主页 >>徐婧教师主页>>案例反思>>阅览文章

教学小结

发表日期:2014/1/20 12:47:14 出处:本站 作者:徐婧 有779位读者读过

教学小结

                     ——矛盾冲突的“冷”处理

 

小学生之间的矛盾无处不有,但只要有一点点矛盾就告到老师处,要老师评判处理,真实麻烦。学生之间发生矛盾,闹意见,以致吵架,是学校每天都要发生的事,而我们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却会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班主任干预这种事越多,理评的越细,这种事情发生的频率就越高。班主任就像救火队队长,东堆或还未扑灭,西堆火又起,大量的宝贵时间都用在调节、核实、规劝上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相处在一起,由于性格、志趣、气质各不相同,谋和中长生矛盾冲突是必然的,而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非原则性的,学生是能够自行化解的。
  弄清这些道理好,我明白了教师光主观愿望好不行,光不怕辛劳也不行,教育要将科学,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于是我开始在对学生告状上常识“冷处理”。
凡是学生见发生争执来向我告诉并且单独来的,我让学生简单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是非原则性的,便说知道了,先回去吧。凡是两个人闹到我处的,先让他们各自说经过,认为学生可以自行化解的,我便说:“你们各自检查自己错在哪儿,回去自行解决吧。”这种冷处理的做法持续了异端时间后,发现想我告诉的人数越来越少,我未做任何处理的告状案,极少再次返回我处。我还观察到:来我处是有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学生,不经我的任何工作,很快就有说有笑,和好如初了。

一、“视而不见”

课间,班长跑来告诉我两同学打架。由于手头有急事放不下,就把这事给忘了。等我记起,准备处理时,发现两家伙竟搂着玩去了。我逮住问:“听说你们打架了?”“没有,老师,我们是开玩笑。”事后我想:的确,学生间的打打闹闹,很正常。再者,起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许就因为老师的处理放大了事情的严重性,使事情复杂化。此时,教师不妨当一回聋子、瞎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将它放置,也许事情就被淡化,不了了之。后来,对于这类事的汇报,我会问:吵得凶吗?若回答:不。我就不去理会,效果真不错。

二、“冷眼旁观”

“冷眼旁观”,看似不理不睬。岂不知“不处理”就是“处理”。

刚进班上,就见两个扭成一团,旁边围着一群好事者。“老师来了”许多学生立马坐回。那两家伙还在争个“你死我活”。看到这,我也不说“停”,而是鼓起掌来:“这场戏真精彩。”两人因我的表现,傻了,停了手。“怎么?不pk了?真可惜,我们看得正精彩呢,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是!”“再打再打,一节课让你们打都没问题。”我越这样,两人越发傻。站而不动。接着,我给全班讲“街上耍猴”及“古代奴隶斗殴取乐”的故事。“你们俩像不像那猴和奴隶,打得头破血流,为别人取乐。猴和奴隶是没办法,而你们呢?是自愿的。你说傻不傻?”被我这么一说,两人脸红了。课后,我找两人问清缘由,再关心一下他们的伤。这下,两人哭了,还握手言和。

三、“事件重演”

俩女生同为学校小管理者,有次因其中一个孩子没及时到场,吵得不可开交。因为冲动的性格,两个人谁也不服谁,导致场面气氛尴尬。看到这种情况,我简单教育了下,事后想办法怎么处理这种事情。因为两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难处,这起事件其实完全是个误会。“事件重演”马上跳到我的脑海中,让吵架者模仿事情的全过程,结果是两个人看到对方当时表情、语言、动作、语气,转怒为笑。

事后让他们写反思,反思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学生对老师的,文字总是比语言来的详细与直白。另外,让孩子从对方的视觉来考虑问题,就可以互换角色,学生体会对方当时的感受,从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对学生告状的冷处理,在学生能自行化解的事上放手,意味着老师从琐碎小事中解脱出来。但并不意味着班主任放任不管,如果不妥善解决,掺杂上家长的因素,问题就会复杂化。

 

                                              徐婧

2014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