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发表日期:2022/2/17 13:35:5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雨晴 有595位读者读过
在假期中,我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篇文章,受益匪浅。这篇文章通过四个方面阐述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所需要的能力和方法。
首先是在精神生活领域,要能够拥有积极的情绪,确立人生意义,并且拥有过高质量的智力生活,这些都是美好的精神世界,而教师以塑造灵魂、培育灵性、引导学生走向真善美为职业,因此,更需要、更应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将积极情绪作为人生的底色,拥有习得性乐观,往好的地方想且努力。正所谓,“学高为师”,高质量的智力生活是相对教学任务而言的,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尤其是有感情地学习,有感情地研究,有感情地教学,能够沉浸在其中,快乐在其中,幸福在其中。
其次是在个人生活领域,教师的幸福感与个人生活是分不开的。令人惬意的品质能够在熟悉的环境里,在人际关系上更有影响力,“君子之学,以美其身”,既是心灵的,又是透现到具象的身体的。合理的物质保障和健康的业余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我们幸福感的来源。
然后是在职业生活领域,教师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幸福的教师就要寻求使命感,发掘并光大教师职业的内在意义和本质价值。有了使命感,工作就成了对内在需求的满足,工作就是自我实现的途径。同样,教育爱也源自教师内心的责任、内在的情感需要,是源于童心的爱,是引导向上的爱,是让学生在身心舒展中接受社会规范的爱,是讲究艺术的爱。“人借助美的相助,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幸福之中。”形式与内容匹配适宜的课堂是相约的课堂,是相向的课堂,是相遇的课堂,这样的审美课堂是师生互相融合,将内心的深层渴望转化为教与学的努力,对上课充满着期待。同时,审美课堂也一定是有成就感的课堂,不论是新知与已知的融合,还是知识的迁移应用、情感的熏陶与价值的认同,都是知识的丰实。而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是审美实现的基本前提。学生主动、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探索个人生活领域中的幸福资源的机会。
最后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教师在学校以外的社会上践行美德、创造幸福应有的作为也是幸福感的来源。以教师的身份,参与社会的文明建设,寻求“我”和“我们”的平衡,会对社会生活的幸福度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人间四月天,春和景明,天地一体,美不胜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撰稿:王雨晴
校对:王琴
审核:徐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