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 >>阅览文章

“童”享欢乐 愉“月”中秋

发表日期:2024/9/14 18:06:0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陈志伟 有352位读者读过

“童”享欢乐 “月”中秋

——江宁中心小学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活动

中秋节,这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丰收的美好愿景。它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演变成一个象征家庭团聚和感恩自然的佳节。

随着这一节日的到来,江宁中心小学组织了一系列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动。在低年级举办的“摄中秋”活动中,学生们热情洋溢,用镜头精心捕捉与中秋节息息相关的各种元素。他们与象征团圆的月饼、寓意光明的灯笼、以及象征丰收的柚子等传统符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记录下了这个传统节日的欢声笑语和温馨氛围。

 

 

   

在“说中秋”环节,同学们通过精心制作的小视频,向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和纯真的表情,展现了他们对节日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良好的表达技巧。

中年级段的学生们也积极参与了“写中秋”硬笔书法比赛。他们围绕中秋主题,精心挑选了与中秋相关的诗词和祝福语,用稚嫩而坚定的笔触,将心中的情感与对节日的热爱倾注于纸上。一幅幅作品既展现了孩子们扎实的书法功底,又充满了童趣与创意,让人感受到中秋佳节温馨、团圆的氛围。

在“画中秋”活动中,他们用画笔在蛋糕盘上绘制了美丽的中秋图案。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画出了圆圆的月亮、飘逸的云彩和各种中秋元素,如嫦娥、玉兔和桂花树。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书法水平、锻炼了他们的绘画技巧,也让他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高年级段的学生们在“绘中秋”手抄报比赛中,创作了内容丰富、设计精美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他们不仅描绘了中秋的月色,还融入了对节日背后文化内涵的思考,如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向往。

在“制中秋”环节,他们利用回收材料制作出精美的月相变化图,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月亮从新月到满月的变化过程,还融入了古人通过观察月亮确定节日时间的智慧。学生们了解到,在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时间计量工具,便通过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来推算时间,确定节日的日期。中秋节正是庆祝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的节日,这一天文现象不仅成为了人们欢聚一堂的理由,也赋予了中秋节更深厚的科学意义。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对中秋节的科学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914日,随着一系列比赛活动的落幕,校园小道两旁,摆满了这次中秋活动的精彩学生作品。学生身着传统汉服,兴高采烈地走进校园,他们穿梭于充满节日气息的校园,纷纷在精心布置的背景板前留影纪念,记录下这温馨而美好的时刻。

此次中秋节庆祝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更让他们深刻体验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更加崇尚科学。学校致力于通过此类活动,让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未来的日子里,学校将继续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