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推荐---《0的认识》
发表日期:2008/3/20 10:15:4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587位读者读过
案例推荐
《0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一册18~19页。
片段一:
认 识 “ 0 ”
1、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故事:
星期天,阳光明媚,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这么好的天气,你们的心情好不好?
小兔子们的心情和你们一样好,它们约好来到这片美丽的小树林。
师:看,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一看,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呀?
你们知道小兔子爱吃什么吗?
小兔子还爱吃蘑菇。树林里有很多很多的蘑菇,瞧!来了一只小兔子,它在干什么?(我采了3个蘑菇)
它采了几个蘑菇?数一数,是3个吗?
3个蘑菇用几表示?对,用3表示。(电脑点出3)
看,又来了一只小兔子,它采了几个蘑菇呢?(我采了2个蘑菇)
2个蘑菇用几表示?
对,用2表示。(电脑点出2)
过了一会,又来了一只小兔子,他不太满意地说(我采了1个蘑菇)。它采了几个?
1个蘑菇用几表示?
对,用1表示。(电脑点出1)
小兔子们采的蘑菇越来越少了,最后来的小兔子,你们知道它采了多少呢?(哎!1个蘑菇也没采到)
小兔子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小兔子1个蘑菇也没采到,它不高兴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第一只小兔子采了3个蘑菇,用3表示;第二只小兔子采了2蘑菇,用2表示;第三只小兔子采了1蘑菇,用1表示。那第四只小兔子1个蘑菇也没采到,可不可以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呢?一个蘑菇也没有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小结:小朋友刚才的故事告诉我们1个蘑菇也没采到用0表示。
评:创设“一个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情境,学生已经认识了1—5的数的基础上,将新知识“0”与旧知识“1~5”进行联系,在第一个兔子到第三个兔子采的蘑菇都能用数字表示的情况下,出现第四个兔子“1个都没有”的情况,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正融入在故事情境中,学生更加有解决问题的渴望,使得学生对于“0”的认识印象深刻。及时的小结,可以使学生清晰地记住在什么情况下用数字“0”表示。
2、师:过了几天,小兔准备请大伙儿吃饭,看,吃什么?于是他来到地里,干什么呢?(拔萝卜)
数一数,地里有几个大萝卜?4个萝卜用几表示?
他拔呀拔,你们看,地上怎么样了?(地上没有萝卜了!)
一个萝卜都没有了用什么表示呢?
小结: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来表示。
评:转换故事情境,再一次创设一个矛盾。这时的矛盾并不像第一次那样,新、旧知识强烈冲突,而是利用这个矛盾,对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0”表示进行一个反复,使学生对于“0”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片段二:
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小朋友这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交流:你平时见过0吗?你在哪儿见过?(学生4人小组交流,再汇报,全班交流。)
评: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通过类似游戏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通过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进一步认识0,同时使他们体会到0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