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特色教育 >>科学殿堂 >>阅览文章

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学校科技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发表日期:2007/11/23 12:12:2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650位读者读过

 

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学校科技教育实践研究方案

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一个国家的公众科学素养直接影响了该国的竞争力,影响了国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支持程度、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虽然正稳步提高,但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处于落后地位。因此,进行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从学生抓起,任重而道远。

2新课标对小学科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科技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发展要求和素质教育的事例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以为,解决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在小学阶段,开设渗透科技知识,培养科技能力,进行乐于被学生接受的科技教育活动课程。以此地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3、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现状堪忧。农村的科技教育资源其实是相当丰富的,但农村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很低,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城镇小学学生相比差距很大。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小学将语、数课程占据教学主课堂的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只求分数,一味强调升学率,死抠书本,脱离自然与生活,脱离素质教育的观念不仅在学生的家长身上得以体现,也在大多数教师身上得以体现。由于学校对科技教育认识的欠缺,科技师资的缺乏,至今在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小学科技教育仍是一片空白。这都是我们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4、我校科技教育基础扎实。我校“红领巾昆虫研究所”这项科技教育特色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起步,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在市、区小学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近几年来,学校又重在科教硬件条件上的改善和专业骨干教师的配备,昆虫研究活动又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

5、我校的自身发展对科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从学校从远发展规划来看,学校要在近几年内创建南京市实验小学,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就必须得寻找新的突破口,以此来贯穿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切实地形成办学特色,扎扎实实地推进科技教育的进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继承和发扬我校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科技教育的思路,努力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功能,积极实践科技育人的理念,实现以科技健脑、益智、养德等育人目标,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活力。

(三)理论与实践价值:

实践价值:通过开展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师与学生的科技素养,探索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途径,改进昆虫研究的方法,增强我校科技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制    度化,强化科技教育研究效果。

理论价值: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合理模式,丰富中小学科技教育理论。为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提供更为具体、鲜活的素材

二、课题界定与支撑理论

(一)、课题界定

⑴科技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科学观念、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实践能力为目的,是由学校、家庭、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实施的,以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教育活动。

⑵“昆虫研究”是面向全校小学生,以提高学生科普意识,培养科学技能,和科学精神为目标,以小学生学习积累科学知识和探索发现科学奥秘为内容的开展昆虫方面研究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昆虫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然,接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⑶     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是以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的科技教育。

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了小学生在科学认知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和人文素质是互相促进的,共同提高的。缺乏人文精神的科技教育,会严重影响到小学生所应该达到的科学素质水平。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共同提高,才能培养现代学生的全面科学素质。

(二)、课题的指导理论

1、现代科技教育理论:

现代科技教育的宗旨是开发和培养青少年现代科技素质,因而它的教育目标就是帮助中小学生初步形成这一基本素质结构。由于现代科技素质是由基本的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技能力、科技意识和个性心理品质五部分组成,因此,现代科技教育的内容也可以相应地转化为五个主要方面:学习和掌握科技知识、学习科学方法、锻炼科技能力、培养科技意识、塑造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载体是课程体系。现代科技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既是现代科技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物质化和操作化,又是实现其目标与任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作为课程体系的方式和途径,其实质是围绕现代科技教育的目标、内容对各种教育教学因素和措施进行系统归并和重新组合,以充分体现现代科技教育的思想和观点、价值和目的、规范和要求;同时又规定、控制、组织、指导着教育教学的微观运行,形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规范程序。

   2、活动教育理论:

⑴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内容活动化,保证了科技内容的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活动的内容多侧重于综合性、应用性知识;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强调“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中学”为基本方式,克服了“接收式”学习中常有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弊端。

⑵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科技教育重在参与,只有参与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科技素质。昆虫研究科技教育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提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实验,主动去了解,认识新奇求知的事物,获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科技知识,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人。

⑶教育活动的操作过程活动化。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注重活动化过程,即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促使学生自己研究问题,自己有所发现,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素质教育理论:

⑴面向全体学生。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其出发点是让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成功。

⑵全面发展。我校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将以学校各种教育形式和实践活动为依托,有意识地培养和促进学生科技素质提高的同时,使他们全面素质得到逐步形成。

⑶主动发展。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将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适应生活,并在动手实践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分析

1、据网上搜索和不完全调查统计,有关农村科技教育研究、实践探索的相关文章有一些,但仅以昆虫研究为科教特色来立项的课题至今还没有。

2、从周边地区来看,南京市有几所学校也有将昆虫研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但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和专业人员的缺乏等因素,他们都仅满足于硬件上的支持和昆虫知识的展示这些较粗浅的层面上,真正作到花气力,大范围,全校学生一齐投入到这项有趣的研究中还是极少的。而我们一贯坚持以昆虫研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增长学生的智能。长期以来我们也是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昆虫资源,极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要点

总体目标:

以创建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为切入口,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在继承和发扬我校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教育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普及与提升学校的科技教育,进一步拓宽科技教育的思路,研究并发展科技教育理论,努力构建学生评价体系,并探索总结出基于昆虫研究为主题的学校科技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

具体目标

1、研究并发展、丰富科技教育理论,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强化科技教育研究效果。

2、通过对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的研究,探索出建设学校科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构建中队科技阵地,充分发挥班级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技的熏陶,自觉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感情。探索科技学校教育建设的途径,形成较完整的科技教育体系。

3、通过组织昆虫研究方面的科技教育活动,实现科技教育内容、形式与科技德育的和谐统一,让科技教育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实践体验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通过充分挖掘各学科中有关昆虫方面的科技教育资源,建立校内外科技教育基地,保障科技教育基地化、活动化、社会化,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以致用。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技教育,促进学科教学与科技教育的整合。

5、建立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学生科技活动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从而有效地提高科技教育的质量。

研究内容

(一)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开展农村小学科技教育理论研究,提高理论认识,丰富理论内涵,从而对小学科技教育实践进行科学地指导。

1、昆虫研究科技教育的基本特征研究

⑴启蒙性:坚实的基础来自于良好的启蒙,通过昆虫研究科技教育应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科技素养。

⑵实践性:实践活动是学生由学习主体转化为研究主体的中介,是科技教育的灵魂。

⑶创造性: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更加应该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学生形成小发明、小创造。

⑷主体性:在整个科技教育过程中都把小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

⑸开放性:科技教育强调学校、社会、家庭的融合,没有广泛的社会生活参与和文明的家庭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就难以实现共性与个性在学生身上的统一。

⑹地方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决定了以昆虫研究为特色的科技教育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

2、研究昆虫研究科技教育的原则。

①    学校、家庭、社会协调统一的原则。

②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原则。

③    实践性原则。

④    主体参与性原则。

⑤    整体性原则。

⑥    师生合作的原则。

3、昆虫研究科技教育研究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①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关系。

②课(校)内与课(校)外的关系。

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④昆虫研究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关系。

⑤昆虫研究科技教育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

⑥学生全体发展与个体进步的关系。

⑦学校昆虫研究科技教育与家庭、社会科技教育的关系。

(二).学校科技教育基地管理

(1)构建班级科技教育基地,班级主题明确,各班级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为期限,依据班级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教师专长,确定构建科技文化的主题。围绕主题,搞好教室宣传布置,如科技角、科技小报、科技专栏等,学校组织考查评比。

(2)建设学校科技教育基地。学校建设昆虫研究科技发展的大型科普宣传展牌,组织学生设立讲解团。

(3)以“红领巾昆虫研究所”为主阵地,建立校内外科技教育基地。

(三)、科技活动管理

(1)由学校“红领巾昆虫研究所”进行统一部署,主要抓好如“昆虫”节、校创新大赛、科技绘画大赛、昆虫故事大赛、“科普小论文” 评比等科技特色活动。

(2)开展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校曾开展过“关于江宁地区昆虫生态环境调查”、“校园及周边地区昆虫资源调查报告”等科学调查活动。

(3)实际操作。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方面我校曾开展过昆虫饲养、昆虫标本制作等活动。

(4)开设兴趣小组。开设科技兴趣小组有助于学生科技意识和兴趣的提高。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技知识、科技技能和原理。

(5)在科技教育中渗透科技德育的研究。

(四)、以科学课、综合实践课、校本教材为核心,加强科技与学科的整合的课程管理

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基础体系。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是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坚实基础。我们要重视科技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机渗透,以课题组研究教师为重点,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编制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知识点。   

科学课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如何通过科学学科建设,实现科学教学与科技教育的整合,拓展学校科技教育,也成为我们研究的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学校科技活动的又一大活动阵地,建设好综合实践活动也成为一大主要的研究内容。

校本教材是学生进行昆虫研究的第一手最直接的资料。围绕我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昆虫小世界》,由专门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以此来提高全校学生的科技知识、科技能力和科技素养。

(五)、初步建立学生的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实施科技教育,我们要建立健全学生科普活动水平的评价体系,完善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积极开展科技活动,也促进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逐步建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教育的评价体系由学生的兴趣、创新与实践能力、水平、成果成四部分的因素构成。

(六)、完成组织管理以及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昆虫研究科技教育体系的完成必须要依靠一个完整的组织体系,通过研究,我们需要完成一个稳定的组织体系,并对其开展积极有效的管理,从而提升科技教育体系的水平。同时建立一支力量强大的校内外科技辅导员队伍,明确科技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科技辅导员培训,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的必要保障

四、子课题划分

1、小学昆虫研究科技教育的目标研究

研究目的在于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形成对小学昆虫研究科技教育培养目标的恰当定位,分析该目标的实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科技教育体系的建立进行一定的指导

2、小学昆虫研究科技教育活动中的评价研究

研究通过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提高小学科技教育的效益,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

3、小学昆虫研究科技教育资源的开发

    研究校本科技教育人力、物力、环境资源的开发目标、开发的实施方式、适当评价其效果。

4、小学科技教育中“红领巾昆虫研究所”的研究

设立红领巾昆虫研究所,吸收学校的对科技有兴趣的学生参加,

五、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研究:对近几年来有关昆虫研究工作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2、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了解目前学校昆虫研究科技教育的现状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农村小学校科技教育的实施途径,优化科技教育效果。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5、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六、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2006.9—2006.12)实验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制订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以及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第二阶段(2006.12—2007.12)实验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不断高速操作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3、第三阶段(2007.12—2008.6)实验总结阶段。

对整个实验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整理实验材料,写好实验报告,并积极做好实验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

呈现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操作相关方案、意见;

2、小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研究论文等资料;

3、指导教师的实验心得、总结、报告和论文;

4、有关昆虫资源现状的调查报告;

5、构建科技活动的教育模式;

6、相关活动记录;

7、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红领巾昆虫研究所早在多年以前就创建,一直植根于农村的土地上,曾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的负责人,就是原昆虫研究所的创始人,他一直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不懈的科研品质和敏锐的科研洞察力。研究所初期创建,中期发展就是在他的带领下进行的。目前就任学校主管教科室工作,有充分时间投入到此课题的进一步开发和拓展上来。

参加本课题的教师都是我校骨干教师,其中有区科学骨干教师2名,镇学科带头人3名,教务副主任一名,他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近几年在学生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有多人次获奖,也拥有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

此课题源于学校办学特色项目,学校领导对此发展前景较为看好,将全力保证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和经费投入,并征求多方专家和教研人员对课题的设计、论证和研究提供指导。

八、课题组织

课题组负责人:徐世全  马勇

课题组其他成员:王  军  陈海勇  张福强  李  飞  刘  蓉  徐安斌  程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