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 >>德育论坛 >>阅览文章

用行为修正法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个案研究

发表日期:2007/11/21 20:17:1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787位读者读过

用行为修正法纠正孩子“粗心大意”的个案研究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郑松龙 

内容提要:孩子粗心,学习成绩不理想,都是粗心惹的祸。孩子为什么粗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呢?斯金纳的行为修正理论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用行为修正法纠正了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关键字:粗心大意   行为修正法  个案研究

 

    怎么是这样?

    我们很多老师都在烦恼:为什么班上总有几个孩子,根据他们的日常表现,成绩应该很优秀,可事实上,不知为什么,这几个孩子成绩并不好。

    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叫张壮,今年11岁,读五年级。

    上课时,张壮专注的眼神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小手举个不停,老是站在板凳上举手,发言正确率极高,经常博得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下课铃一响,张壮赶忙放下手中的笔,飞快地冲出教室,奔向乒乓球台,占个好位置。正当他打得高兴时,数学课代表来了:“张壮,刘老师让你带钢笔到办公室订正作业。”张壮的高兴劲一下子全没了,哭丧着脸,连声说:“完了完了,怎么作业又做错了!”

    刘老师指着张壮作业本上那几个鲜红的叉叉,说:“张壮,看你写作业时速度飞快,老师就提醒你不要粗心,你看这题把‘除’抄成了‘除以’,结果都除不尽,你怎么就不检查检查呢?还有这题,前面都写对了,就最后一步,把96写成了69,结果就错了。你也太粗心了,晚上叫你爸爸打个电话给我。”张壮红着脸,低着头,揪着衣角,用脚尖摩擦着地面。

    张壮回家就躲在房间里写作业,直到八点多钟才吞吞吐吐地对爸爸说:“刘老师让你给他打个电话。”“啊?是不是你小子做作业又粗心了?”爸爸一把揪住张壮的耳朵,“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不要粗心,把题目看清楚,认真算,你就是不听。看我不揍死你!”张壮一边“哎哟哎哟”地叫着,一边求饶:“爸爸,我下次不敢了,我下次一定改!”

    为了更全面地占有资料,我们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了张壮的情况:

    1、 家长说:我们家来自苏北农村,大人不识字,靠收购废品为生,希望孩子有文化、有出息,才来南京求学,可这孩子太不争气了,老是粗心大意,都打过很多次了,可每次都改不了,真让人生气。

    2、老师说:张壮这孩子挺聪明的,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正确率相当高,光看他在课堂上的表现,那是十分优秀;平时为人正直、热情,爱帮助人,可就是作业马虎,书写潦草,考试成绩老是不理想,甚至有考不及格的现象。

    3、同学说:张壮太粗心了,学习成绩也不好,不过我们同学都愿意跟他一起玩,不管谁有困难,他都会来帮忙。

    4、张壮说:不知怎么搞的,老师说我挺聪明,我也觉得题目我都懂,可就是一做就错,有时把字抄错,有时把小数点丢掉了,订正时,我总是一遍头就好,为此,我没少被老师批评。唉,我真恨我为什么这么粗心,爸爸也经常为这打我,可他越打,我就越急。其实,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提醒自己要细心,不要出错,我真不想让爸爸、老师生气,可我总改不掉……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孩子在小学阶段常常会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严重影响其学业甚至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像张壮这个孩子,他的“粗心大意”是怎样形成的呢?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容易被外在因素吸引而出现“分心”现象。在作业过程中,学生既要看,又要算,还要写,注意力需要同时分配在不同对象上,并需要不停地转移、集中。小学生很难做到这点既,因此,经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造成“粗心大意”。

   2、感知粗略、片面。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感知事物的特点是比较笼统、粗糙、不具体,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此,对相近的感知对象产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错。如将“除”抄成“除以”,把“+”看成“÷”等。

    3、情绪波动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情绪稳定性差。然而小学生的情绪对其行为的影响又特别重大。题目简单时,重视程度不够,就贪图快速,一挥而就,常常出错;题目繁、难时,又会造成焦虑情绪,导致错误产生。张壮同学虽然老是提醒自己细心,但情绪上又受“担心父亲责打”的影响,难以稳定,所以,经常在重压之下出现错误。

    (二)教师的原因

    1、教师评价的负面强化削弱了孩子的自信心。

    著名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人们是按自己对自己估计以及自己认可的自我形象去行为的。一旦主体丧失了自信心,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力量。

    根据美国行为科学家、心理学家的强化理论。教师经常提出“张壮太粗心了!”是对张壮行为的负面强化。久之,在张壮的头脑中会形成“我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的观念。当他面对问题时,自信心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使其克服粗心的意识和能力都显得苍白无力。

    2、教师未能教给孩子纠正“粗心大意”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行为主要靠模仿,小学生缺乏理性思维的能力,当他们遇到难题时,希望得到指导和示范。张壮同学明白自己有“粗心大意”的缺点,也很想改正,但他不知道怎么改,显然,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粗心大意,而老师则不同,老师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应该明白从哪个方面对张壮进行指导和训练。从而逐步改正其缺点。但我们老师并未尝试这样去做,而只是试图多提醒学生,指望学生通过强化意识来自行改掉缺点。

    (三)家长的原因

    显然,家长不明白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缺点,他们应当咨询教师或心理专家,了解孩子问题的根源,配合学校、老师帮助孩子进行行为矫治,改掉缺点。而我们的家长只是粗暴地对待孩子的错误,试图通过强化孩子的意识来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此举,不但不能起到实质作用,反而给孩子心理造成巨大压力,并使孩子彻底失去依靠,变得更加无助和茫然。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根据对张壮同学行为表现的分析得知,张壮同学造成“粗心大意”主要是因为他的行为能力的欠缺及心理压力过大,只要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强化其行为训练,提升其行为能力,他的问题就不难解决。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即行为修正理论)告诉我们,管理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经过强化过的行为趋向重复发生,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方法来影响行动的结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因而,我们对张壮同学采取了以下指导措施:

    1、通过强化意识逐步强化行为

    孩子的潜意识只接受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我们为了孩子粗心打孩子,一遍遍地说他粗心,实际在强化他的粗心,潜意识一旦接受了“粗心”,那以后的“不要粗心”孩子的潜意识就不易接受的。于是,我们反过来,在孩子粗心时不理睬他,淡化他的粗心,这时孩子会用“我不要粗心”来注入潜意识,然后在他偶尔不粗心的时候表扬他,强化他的细心。这样经过强化过的细心行为就趋向重复发生,所以,我们所有老师和家长都统一思想,努力去发现张壮同学细心做事的时候,不失时机地肯定他,唤醒他的潜意识,让他感觉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很细心的。

    2、通过强化智力因素的训练来强化行为。

    智力因素范围很广,一般被认为智力水平与年龄成正比,但经过训练可以提高。

根据张壮同学所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其思维和想象水平较高,而感知、记忆水平差并直接造成了其粗心大意。

    因此,我们着力强化了他的感知能力的训练。

    我们通过游戏,提供图片和依据图片内容提出的问题,指导其观察图片,认识图片,逐步加深问题的难度,提高观察的精细度要求。然后逐步过渡到,观察图片,记忆图片,根据记忆回答有关图片的问题,试图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提高张壮同学的感知、记忆能力。从而减少粗心。

    3、通过强化非智力因素的训练来强化行为

    根据对张壮同学的问题分析,我们知道张壮的注意力水平和情绪控制力亟待提高。学习习惯也不太好。因此,我们着重对他进行以下训练:

    ⑴ 注意力训练

    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他活动和其他信息,并集中全部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

    我们采用如下训练法对张壮同学进行训练:

    A、学习自我减压。

    明白“我不是粗心的”“我能很细心地做好事情”,将这两句话每天各抄写三遍(早中晚各一遍)并同时大声分别说三遍。

    B、做集中注意力的专项训练。

    我们将1-25这些数字打乱,让他每天尝试用最快速度按顺序数出,并要求他边读边指,每天早、晚各一次。(如下图)

             21  12  7   1   2

             6   15  17  3   18

             19  4   8   25  13

             24  2   22  10  5

             9   14  23  11  16

     ⑵、情绪训练。

    张壮面对困难时的焦虑情绪需要控制。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并非一无是处,适度的焦虑反而可以促使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训练的是张壮同学自我控制焦虑情绪的能力。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

    A、 调整身体状态,保证充沛的精力。

    养成早睡早起习惯。早睡早起,保证白天精力充沛。

    B、 合理分配精力。

    提醒张壮同学合理分配精力。体育课和课间活动适当控制,在自己任务没完成之前暂时不要过多关注别人和其他事情。

    C、 做些放松训练。

    课间伸展、放松肌肉,练习在几分钟内平静下来,克服思绪的无目的漫游。

    D、教师对张壮的课业予以科学评价,以鼓励为主。批评时对事不对人,表扬时对人不对事,促使其一直以一种积极的情绪对待学习。

    ⑶、学习习惯的训练与培养。

    魏书生老师多次强调:“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根据张壮同学情况分析,我们强化了“检查作业习惯”、“收集、分析错题的习惯”、“订计划的习惯”、“每天练字五分钟的习惯”的培养,请每位老师和家长以及张壮同桌督促张壮同学每次作业后认真检查;专发作业本让张壮搜集错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分析错题;专发小本让张壮同学每天制定一个当天活动计划,每晚对照计划总结、反省;每天在家静下心来练字五分钟。努力使这些行为逐步自动化,在无需别人监控、无需自己意志控制的情况下按规则行动。

    这样做,行不行呢?

    经过两周的强化训练、行为矫正,我们发现张壮同学在课余时间已不再风风火火了,作业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仍有马虎现象发生,但张壮同学已逐步养成做完作业就检查的好习惯,但制定、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和书写水平、练字习惯进步不明显。

    于是,我们更改了这两项训练。

    首先结合生字学习,发了本新书给张壮同学,要求他每天将一篇课文后的生字各描红两遍,再抄写两遍;要求张壮同学每晚在家长的帮助下制定次日学习计划,次日早晨与老师讨论后执行,晚上总结、反省。

    又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张壮同学的书写逐渐工整了,我们又将他写得好看的字圈出来,当众表扬,他也逐渐有更多的字写得更漂亮了。

    另外,张壮同学每天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处理学习与活动的能力也有提高。

这个实验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积累了一些转化问题学生的经验:

    1、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带有典型特征的个别问题,并予以科学的指导,切莫将问题简单化、模糊化,否则,不但耽误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使个别问题发展为普遍现象。

    2、教师千万不能给学生贴上“负面标签”,而应淡化其缺点,表扬其克服缺点的行为,加以强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才可能转化问题学生。

    3、学校教育教学一定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的指导。

    4、转化问题小学生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怕困难、勇于奉献。对小学生而言,过于笼统的泛泛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多加观察了解、深入细致地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只有认真学习、勤于实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为教育事业勇于奉献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