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 >>德育论坛 >>阅览文章

小“硬汉”哭了

发表日期:2007/11/21 20:36:5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353位读者读过

小“硬汉”哭了

【案例】:

    小东是我班一个男生 ,五年级,头脑灵活,性格倔强,因为平时顽逆成性,习惯不良,所以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因为喜欢打架滋事,常常遍体累累伤痕,但从不皱一下眉毛,因而被同学称为“硬汉”。凡教过他的老师都为这孩子伤透了脑筋,每一次犯错,班主任没少找他谈过话,有时甚至恨铁不成钢地责骂过,他也多次承认自己的错误,决定去改正,可事后他还是我行我素。今年班级调整,他到了我的班上,情况依旧,三天两头地给我惹事生非,不是被学校监督小队的队员发现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就是被班级同学告发他上课拴女孩的辫子或是往桌上吐口水什么的。我也每天成了“消防员”,时刻忙着救火。每次教育时他也态度恳切,答应我下次克制不再重犯,我也是一次一次给他改过的时间和机会。有一天又有班委来报告,就他用塑料喷水瓶装了些不知名的液体向同学的脸上喷洒,扰得大家躲之不及。唉!这孩子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理解?再细想,作为班主任我真的理解他吗?说实话我对他了解得还很不多。不了解他怎么能理解他?又怎么教育好他?这孩子脑瓜精明,老师平时教育学生的种种程式对他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已了如指掌,正如先前教过他的老师所言:他根本就不吃你那一套。凡事必有因,11 岁的孩子毕竟是单纯的,也许其中真有隐情。

    教育他需从深入了解他入手。我旁敲侧击,多方打听,又费尽心思请来家长(这孩子隐瞒,不愿让家长知道),才逐步了解了孩子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这孩子从小寄养在他姑妈家,其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其父自暴自弃,常年在外,也从不过问他的生活和学习,多年以来孩子生活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姑妈虽然视他为己出,甚至有些溺爱,但终究不能替代父母之爱,以至以促成了小东自由散漫、油滑的恶习。但从交谈中,我也分明感受到他的孤独,他还是渴望被人理解、关心,想和人交流的。再想想他平时表现,顽皮,爱捉弄同学,偶尔会不按时完成作业,除此外他还很关心集体,很尊敬老师的,每次见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负责班级劳动工具的摆放,也十分认真。

    了解他的大致情况后,我不想再像以前那样,让他写写检查或罚他劳动锻炼一下,我想让利用集体的力量去教育、感化这个孤寂的男孩,让他自觉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在集体中受到教育,在集体中成长。班队课上,我让同学们说说对小东的印象,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列举他平时的种种恶行,数落他的不是,我也一直在观察他的表情。真奇怪,今天的小东失去了往日的满不在乎,始终低垂着脑袋,我说:“大家看,对待小东这件事,你们看怎么办?”话题一出,班级孩子们议论开来,平静后学生们谈了自己的看法,一开始有同学认为,小东行为恶劣,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何况他这样捉弄同学已不止一次了,该严肃处理。看到了小东不安地抬起眼角,表情沮丧,似乎他没想到自己在同学眼里间竟是如此不堪,想象出这是他不希望面对的。“但小东同学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希望大家能给他找找原因,想想办法。”我问同学们。“小东其实平时很孤单,没什么朋友,同学们都远离他,不和他玩。”“他常常搞恶作剧,其实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想和大家交往。”还有的说“他这样的作法是不妥的,他越是这样捉弄大家,大伙越不和他玩,他会失去许多朋友。如果他改掉毛病,大家还是愿意和他交朋友的……”五年级的孩子正渐渐长大,孩子们成熟的想法,善解人意的心灵,宽容的态度让他们的老师倍感欣慰。我再注意他时,他把头垂得更低了,走近去想征得他的想法,只见他已泪流满面。一个小“硬汉”竟然流泪了。也许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同伴们的话让他动心了,我心想。“如果小东同学愿意改正错误,大家愿意和他交朋友吗?”全班同学一齐将眼光集中于小东的方向,小东诚恳地点点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再以后,小东仿佛换了一个人,性格沉稳了,性情开朗了,再也没见到他惹事生非,他朋友多了,自己在学习上更用心了。

【反思】:

    笔者认为在该生转变教育过程中做得较成功,其中主要原因有:

    1、宽以待“生”。教育过程首先是教师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过程。小学生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无大奸大恶。犯错了,适当批评、惩罚要有,可有时宽容的对待,宽恕的教育会取到更好教育。特别是对于处在特殊家庭环境中、逆反心理正盛的孩子来说,温馨的提醒、宽容的理解会让孩子的心中倍感温暖,让他们心灵能在这一个特殊的大“家庭”——班集体中找到归宿,这易于他们良好心理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会更好地促使这些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在集体中健康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让教师做到客观全面地掌握孩子的心理成因,为开展深入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理解他的失当言行,宽容对待他的错误,这些做法在不经意间触及了小东这个孩子心里的最软处,让他逆反的锋芒在关爱、理解、容恕的环境中变弱变柔,从而达到了以柔克刚的教育效果。

     2、寻找到好的教育契机。班主任德育工作一定要做到因“人”施教,案例中的男孩孤傲、倔强,但他很渴望别人的关心和爱护,渴望融入集体中。孩子心存希望,一定能得到感化。我正是抓住这一点,在班队课上,让全班同学来讨论他的事,处理他的错误,让他亲耳聆听别人对的看法,让他在过程中自己体会,自我 反省,自我批评。也许老师单独说服他的教育效果,远没有他自悟自省来得深刻。这正是集体教育的功效。此外,全班同学在分析处理这件事中,又何尝没有得到教益呢?教育别人的同时又教育了自己,整节班会课虽然只解决一个人一件事,但取得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