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教育”学习资料
发表日期:2012/9/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zhengsonglong 有1598位读者读过
“习惯养成教育”学习资料
2012.9
习惯培养的重点与指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的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在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
经过反复论证,我们认为做人的核心是拥有爱心,做事的核心是遵守规则,学习的核心是勇于创新,而这就是人格化习惯的三大原则,是我们的三个重点。在每一个重点下面又有四个具体的指标,人格化习惯需要确立一系列具体指标,我们一共列出了12个指标及一系列基本好习惯。这12个指标包括:(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越难的事情要把它变得比较容易来做,大的事情要从细致和细小的方面来做,这才能做成功。他还说:“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就是不贪大才能做得大,所以我们认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从这12个指标入手进行一系列好习惯培养,有侧重地进行重点突破,是比较可行的。这12个指标主要内容见下表。
12个指标
分组 |
重点指标 |
人格特征 |
做人 |
真诚待人 |
真爱 |
诚实守信 |
诚信 | |
认真负责 |
责任心 | |
自信自强 |
乐观 | |
做事 |
遵守规则 |
规则意识 |
讲究效率 |
效率意识 | |
友善合作 |
合作 | |
合理消费 |
勤俭节约 | |
学习 |
主动学习 |
自我能动性 |
独立思考 |
独立 | |
学用结合 |
勇于实践 | |
总结反思 |
勤于创新 |
我们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合作中,心理学专家们也提出了新的研究重点,与人格培养更为靠近。他们的建议是:
做人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的培养;
2.少年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做事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责任心的培养;
2.少年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学习方面重点研究:
1.少年儿童学习策略与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少年儿童学习主动性与创新的研究。
也许,这样的研究更容易探索清楚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之间的关系。
怎样培养良好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六大步骤。
步骤1: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析案例等各种方式来进行,是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步骤2:与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行为规范。定家规,定班规,制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发动大家,学生以及父母老师都参与。要让孩子自己说:习惯这么重要,我特别需要形成一个什么什么习惯。要一个一个地定培养目标,甚至两个月培养一个习惯,一个新习惯,这都很好。
步骤3:进行榜样教育。用各种教育行动进行榜样教育,各种各样的杰出人物都有好习惯。大家都知道李嘉诚很守时,他怎么守时?他的表都是拨快十分钟的。
步骤4:是需要持久的训练,一定要训练。习惯培养有很多技术手段,你们可以尝试,但是有一条,一个行为的出现一定要训练一个月以上。但是这训练不是天天正步走,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训练等等,这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步骤5:要及时评估,要表扬,用各种方式表扬。引导,小孩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步骤6:要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谁出现了好的行为,在班里头得到鼓励、支持、欣赏;谁有不良的行为出现了,大家会鄙视、反对,这对一个人好的习惯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六大步骤,把每个步骤都做细化,良好习惯就养成了。
怎样矫正不良习惯
在培养好习惯的同时必然要矫正不良习惯。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坏习惯: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定是学习习惯不好;品德有问题的孩子,一定是品德习惯不好。怎么办?
我们来重温一下乌申斯基的话:“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矫正不良习惯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广东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较急,听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就让孙女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可是30天也未见效。于是便怀疑专家的理论。实际上,任何理论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应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简单地发号施令是不可能取得好效果的。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登过许多培养好习惯的好方法。例如,有个妈妈姓高,她的儿子上五年级,学习坐不住,写1个小时的作业,能站起来大概有10回,一会儿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一会儿打开电视,看看动画片开始没有;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儿。妈妈陪着他的时候,他老想站起来,在屋里走来走去的,就是坐不住。你看,这样做作业,学习成绩能好吗?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但是高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高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高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很大的启发。我突然间明白了,我发现了习惯培养的奥秘,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坏习惯,学习坐不住,老站起来,妈妈往往会说:儿子,学习就是学习,不许站起来。你只要说不许站起来,你儿子屁股底下立刻像有钉子一样,那个难受劲,非站起来不可,肯定要站起来。你不让站,他忍着,一会儿还是得站起来。这是神经系统在工作,在不屈不挠地工作。所以说这样做是没用的,只能用递减法。
有一年我去阿姆斯特丹,在大街上看到有个店里卖毒品。我说:你们这个国家真奇怪,全世界都戒毒,你们还卖毒品?荷兰人说,我们是卖给那些戒毒的人的,他戒毒一下子戒不掉,我们允许他们微量吸毒,凭一个证,可以来买点儿,让他逐渐减少,这就是递减法。坏习惯就和毒瘾差不多,一定要用递减法去矫正,就是说他比原来次数减少,就可以容许他,一次比一次少,直到成功。我们自己都可以试一试,这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