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同样的爱不同对待(朱明蕾)

发表日期:2014/11/1 9:29:01 出处:本站 作者:查丽群 有822位读者读过

同样的爱不同对待

         ——读《教育,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有感

朱明蕾

王蕾老师的教育故事是扇窗,让我相信江宁的这片教育,为我们这些教育界的新生描绘了一副美丽的蓝图。这是我第二次从新翻阅这本书,第一次把当做故事书来读,咦~教育原来还可以这样、那样,感觉很有趣。第二次拜读,体会到王蕾老师用一点一点的行动帮助孩子们学会宽容、学会爱人、学会自律、学会坚强、获取自信,帮助他们绘制成长的底色。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只喜欢学习优秀的孩子,而忽略了后进生,他们更需要关心。只有那些不可爱的德孩子后进生才最需要你的爱,他们就像迷途的羔羊,需要温暖,需要阳光。对于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师必须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更多的关怀,让这些饥渴的花朵,沐浴阳光,健康成长。王蕾老师书中的《让我悄悄地告诉你》,这样的学生每个班里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影子,每次遇到这样的学生我们都会头疼,都是气不打一处出,而王蕾老师与我们不同的就在与那几秒中的冷静和思考,反思自己不能以惯性思维去衡量一个人,那也许只是忽略希望引起注意才做出这样的行为。而恶性的言语只能产生恶性循环。王蕾老师就用一句简单的话竟让一个孩子改变。这才是真正教育的力量!
   
然而真正的教育之爱,并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而是要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在王蕾老师书中就有这样一篇文章《我看见你了》,这种冷处理的方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爱,表面把他当空气,透明,但并不意味不关心,默默的观察这学生的变化,待时机成熟,给予他肯定。相信经历被放弃学生讲更加珍惜。

我们要给予学生的,是他们走出校园多年以后仍然保留在身上的,深入骨髓的习惯和性格。教育并不是为了教而教,为了育而育,作为老师,如果我们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读懂他,将教育潜移默化的植根于适逢的时机,也许这才是做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