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主页 >>杨娟教师主页>>教学课件>>阅览文章

活动中体验 体验中提升

发表日期:2008/12/18 15:56:1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63位读者读过

活动中体验 体验中提升

 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吴凤英

不同年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如低段的学生大多喜欢唱唱跳跳,高段则多喜欢动手操作,在品德教学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地选择活动形式、创设活动内容,努力凸显活动的趣味性。

1、设计有趣味的参与性活动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有趣味的参与活动,能极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之对后续学习产生期待。

[案例] 《我不胆小》

师:你们想让自己变得勇敢吗?

生:想!

师:(出示一个箱子)这是新年老人送给胆小国的礼物,听说里面装着能让人变大胆的秘诀,但一定要勇敢的人才能找到它。胆小国国王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帮忙。

(箱子里放着“我”、“不”、“胆”、“小”四个字,同时还放着小气球、珊瑚等物品。请学生从中摸取礼物后,教师进行了采访。)

师:你把手伸进箱子时有什么感受?

生1(开心地):我有些好奇,也有点害怕。不知道自己会摸到什么。后来一摸,光溜溜的。原来是气球!

师:你呢?刚才什么感觉?

生2(有点紧张):里面“砰”的一声,好像有个什么东西破了。我吓了一大跳。又好像什么东西硬硬的,刺了我一下,我就不敢碰了。

师(打开箱子):那你现在看看是什么东西?

生2(惊讶地):是珊瑚!好美的珊瑚。

师:你看,原来是气球破了。还感到可怕吗?

生2:(大笑了)不可怕。

师:许多令人胆怯的事情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愿意学做勇敢的人,有勇气接受挑战的话,你会觉得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可怕。

师:现在,你们找到了什么礼物?

(学生将四个单独的字组合成“我不胆小”句。)

师:谁愿意大声把变勇敢的秘诀告诉大家?

生1:(大声地)我不胆小!

(师请一位平时不肯举手的小朋友,在耳边轻轻鼓励了一下。该生也站了起来,并比较大声地说了这句话。)

[反思] 通过从礼物箱中找“秘诀”这个有趣的游戏,收获了克服胆小的成功感。他们发现:有些事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没有去尝试,只要大胆尝试了,有了第一次成功,以后就再也不怕了。

2、设计有新鲜感的任务型活动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学生不应被当作是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思想的积极探索者。教师若设置有一定的新鲜感、挑战性或冒险性的任务或活动,学生学习动力将大大加强。

[案例]《做个快乐鸟》

师:一起来做个《心有千千结》的游戏吧!现在,每人有一根丝线,并已打上三个结,我们看看哪一队能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些线解开,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放音乐,学生解结。,)

师:(随机采访)你快乐吗?

生1:我很快乐。虽然我们没有成功,但这个游戏很刺激。

师:是啊,大家一起为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时,我们都是快乐的。

生2:我们解开绳结了,很高兴。

师:祝贺你们!成功是令人快乐的。

生3(指向旁边的同学):我解开后帮他也解开了呢。我很开心!

师:你觉得你是怎么找到快乐的?

生3:帮助朋友,他快乐我也快乐!

(两个朋友开心地相视而笑。)

……

 [反思]因为是自己动手实践,所以学生兴趣很高,教师还未说开始,学生已是跃跃欲试。在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他们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对活动主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大家都品味到了快乐的丰富涵义,个个都是“赢家”。

3、设计带体验的模拟性活动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认识模糊不清,仅靠讲述一种道德观点往往很难形成内化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模拟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道德情感。

[案例]《有多少人为了我》

师:在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劳动者。或许你还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劳动,对我们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呢。我们通过小游戏来感受一下。好吗?

生:(好奇)好。

师:我们来进行双簧表演,由我描述,请一个同学来演。(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嘘——请一个对自己表演有信心的同学上台来。

(一生上讲台,根据教师的描述即兴表演:早上,我从睡梦中醒来,一看表,呀,八点了!闹钟怎么没闹铃?上学时间到了,我赶紧穿好衣服裤子,跑进卫生间,拧了半天的水笼头,却不见水出来,难道是自来水厂的工人叔叔不上班,不供水吗?来不及想了,拿干毛巾一抹脸。我便赶紧跑向车站。等啊等,等啊等,等了这么久,怎么还不见公交车来?旁边有人在说,今天公交司机不上班,真是急死人了!我只得匆匆跑向学校。来到校门口,只见校门紧闭,学校里每人,传达室的师傅也不在。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我只好沮丧地走回家。在十字路口,我看到一起交通事故,因为今天没有交警指挥交通,所以大家乱了秩序,几辆车撞到一起了。我又想在路边买早点,咦,今天怎么没人卖早点?看来只好饿肚子了……)

师(摆摆手示意学生安静):看了这个表演,你想到了什么?

生1:太糟了!真要大家都不工作了,那就什么都乱套了。

师:是啊,这样生活就不方便了。

生2:我们离不开司机、自来水厂的工人,还有交警等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

[反思]模拟的活动让学生从轻松有趣的角度,对身边的劳动者有了心理上的认同,真切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劳动者的付出。

4、设计有疑问的探究性活动

“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新颖、有趣的设问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促使其积极投入、自觉参与到课堂的全程活动中,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

[案例] 《我也能研究》

师:今天,老师想给同学们露一手,表演一个魔术。有兴趣吗?

生:(一齐)有。

师:(拿出三个塑料水杯,一张A4纸)看好了,这两个水杯就是“桥墩”,这张纸做“桥”,要把这个杯子放到桥上,桥不倒塌。谁愿意先来试一试。

(一生踊跃跑上讲台,把两个杯子一边放一个,上面放上白纸,再放另一个杯子。只见纸桥迅速塌了,杯子掉下来。众生大笑)

师(为难地):谁能想个办法?

(又一生跑上讲台,把两个水杯靠在一起,放上白纸,放上水杯,“桥”没倒!大家热烈鼓掌。)

师:真聪明,这是个巧办法。不过这样的“桥”和“桥墩”实用吗?

(学生笑了。有的叫着“不可能”,有的则用期待的目光盯着老师。)

师(故作神秘地):看我的!

(师把白纸折成瓦楞状,然后架在两个杯子上,这时再放上另一个杯子。杯子立得稳稳的。)

生:哦,原来是这样,我也会了。老师,这是魔术吗?

师:能通过自己动脑想出人家不会的,也算是“魔术”了,不过更像“研究”。其实,研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很多问题,我们也能研究。接下来,我们一起开展研究,好吗?

……

[反思] 小小“魔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不时感受茅塞顿开、怦然心动……学生有了对探究的好奇,感受到了探究的快乐.,当他们自由、主动地参与活动时,那一份研究的神秘面纱正慢慢揭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