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我,其实本来就很美(徐婧)

发表日期:2014/11/26 18:25:15 出处:本站 作者:徐婧 有797位读者读过

我,其实本来就很美

江宁小学     徐婧

 

阳光下,苗圃丛中,各式各样的花竞相怒放,每一朵都有自己的光彩。唯独墙角的花,躲在阴暗的地方,默默流泪,她以为自己就是只丑小鸭,无人驻足。时间一天天过去,她一直不敢露出笑脸,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跑到她跟前:“哇!你长得好独特啊!”花从此昂起头,她知道自己其实也很美。

每个孩子在我们心目中也许就是千千万万花朵了一只,但细心的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雨露润灵,只待她发现自己的价值,便能迎风绽放。

吴嘉纪曾写诗:“人生贵有用,何必形容好? 善士如五谷,众士如野草。”何为“善”何为“恶”,何为“有用”?人生价值评判的标准因人而异。

刺用来保护脆弱

孩子刚踏入校园,还有些许胆怯。看到墙壁上的绘画作品,不经意间咬着手指,表情略显纠结:“这是谁画的啊?怎么这么丑?”我想她也许是出于自我保护的原因,就像玫瑰用它那厚厚的刺作为盔甲,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许女孩那个瞬间在思考:进入校园像这样水平的画会受到怎样的评价。怀着这种忐忑的心理,孩子试着用尖锐的批语告示其他人,她不会这样脆弱,来掩饰其实内心不安的她。

这就像王尔德《小王子》里面的小王子,面对他一直守护的玫瑰花,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每个孩子都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玫瑰花,这期间虽然也曾有过叛离,也曾有过伤心,最终,王子还是找到了那朵始终为自己绽放的玫瑰。王子寻花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回归的过程。为了保护这种原始的保护盾,我们该如何做去让他不受伤,让他认识到自己其实娇艳无比。我想,我们可以说:孩子,来到这里不是一定要画漂亮的画,如果你喜欢,你也可以画简陋的画。

丑不能掩盖光彩

孩子胖胖的,其貌不扬。在学习方面也许算不得精英,上课控制不住自己摸文具;运动上也没什么天赋,上楼梯都会直喘气;才艺方面更是没什么特长,唱歌总会跑掉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你会发现,他有很多好朋友。我诧异,他说:“我爱笑,因为我发现我笑大家也会很开心。”

他早已不是《丑小鸭》故事里的那只被众人排挤的鸭子,而是班级的明星。是何种魅力?我想应该就是他每天那灿烂的笑容,是他替同学的打抱不平,是他乐意分享新奇想法。面对这样一个向日葵般的笑脸,任你怎么沮丧,相信都会找到力量。这就是他的价值,给他自信给他蜕变的动力。保持自己爱笑的本性,便是最美的自己。

苔自有不息生机

9岁,黄口小儿,花样的年纪。班级里有个位置,桌子不是特别整洁,已经备受“摧残”。没有人愿意搬过去,就在一筹莫展时,有个孩子怯怯地举起手:“老师,我坐过去吧。”过了几天,孩子开心地跑到我面前,喜笑颜开:“老师,我发觉我现在的位置挺好的,靠着窗户,周围还有好多可爱的小伙伴。”瞬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在逆境中,很多人会选择放弃或者逃避,面对外在的各种压力,即使是我这个成人也有控制不住崩溃的时候。他选择既来之,则安之。

就像《一个豆荚里的五颗豆》里的五颗豆子有着不同的追求:到哪里就在那里睡觉;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飞向太阳;该怎样就怎样。在豆荚裂开,其他四颗豆子都在准备比试谁走得更远的时候,那颗最大的豆子却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而他却也是他们当中最成功的那一个。他的成功不是建立在和别人的比拼上,他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理想与现实总会有冲突,那追求奔向广大世界的豆子最终被束缚在了鸽子的嗉囊里,那两颗追求在一个地方睡觉的豆子也被鸽子吃掉了,而那追求飞向太阳的豆子却只能躺进污水之中。我们确立目标的时候应该是充分认识自己,而不是陷于堕落或者麻木自大。庄子在他的书中提出一种人生的价值观,他假托了孔子之言说“古之人是外化而内不化”,而今之人的遗撼是什么呢?是内化而外不化。就是说,一个人在表面上,可以非常的随和,一切可以放下来与人融通,那么这就是一种化境。但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他自己,有他独特的价值观,有一个人的风格,有一个人内心的秉持,就在于他的内心是不是真正有他的不化,也就是说生命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这样,即使遭遇挫折,我们也能化险为夷。当第五颗被射到顶楼窗子下面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霉菌的裂缝里去,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就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既来之则安之,结果积极的人生态度不仅解救了自己,同时也带给别人愉悦。

每个人都有价值,每朵花都有其绽放的理由!就像第五颗豆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生于泥土,落叶归根,开出美丽的豌豆花,看到自己特有的潜力,才能花开花谢,代代相传,将这份爱永远传递下去。只要我们愿意,总会在每一个孩子心灵中注入无尽的活力,感受到生命花开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