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评课记录(十七)

发表日期:2014/12/1 13:07:26 出处:本站 作者:陈正荣 有680位读者读过

江宁小学教师评课记录表

评课人

芮勤文

所在备课组

高年级语文组

执教人

王军

年级学科

四语

评课时间

2014年11月26日

执教课题或教学内容

16.《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王军老师今天上午第二节在五(5)班上了这一课的第一课时的公开课,我听后颇有以下几点感触:

1、能紧抓课题的题眼,黄山松树的“奇”。

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主要词语后,教师板书课题,接着提出问题:“奇”在这里理解为什么意思?黄山松树奇在哪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能以“情有独钟”一词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在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课文作者表达对黄山奇松一个情感的词语“情有独钟”,能围绕这一情感词语,找出文中描写黄山奇松的有关句子,指导学生朗读,理解句意。

3、充分运用课前准备的《导学案》,培养学生小组探究,合作的精神。

在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对黄山情感的词语“情有独钟”后,王军老师要求学生出示课前准备的“导学案”,将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寻课文中作者表达“情有独钟”的句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小组中表达,探究。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表达出迎客松的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性格。

(2)、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表达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3)、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表达出黄山松的美丽和潇洒。

在小组中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找出的句子以及自己的理解,讨论热烈,表现出班级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4、注重抓住关键的词句品读文本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而学生对奇松的情,也主要是从奇上产生的。王军老师在教学时能运用文本充分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整个教学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在引导学生领悟迎客松奇时,以读促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比如在学习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老师不急于让学生体会到“奇”,而是问迎客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说一说,这是一棵                的迎客松。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迎客松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热情……的迎客松。再让学生先抓住“遒劲”和“郁郁苍苍”等关键词句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最后抓住“饱经风霜”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迎客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这样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在感悟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敬佩、赞美之情,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学生读得入境,读得动情,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精读过程中,始终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

抓住关键词句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总之,这节课我听下来感觉训练很扎实,无论是字词、句段,学生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分析,整个教学设计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了学生的悟性。

注:评课记录不少于300字,从亮点、问题、改进意见等入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