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评课记录(二十二)

发表日期:2014/12/16 13:47:59 出处:本站 作者:陈正荣 有683位读者读过

江宁小学评课记录表

评课人

 

所在备课组

高数教研组

 

执教人

刘军

年级学科

六数

评课时间1212

 

执教课题或教学内容

巧解分数应用题

 

说实话,一直以来,刘军主任上的课都是与众不同的课,他总是出奇出新,不是像别的老师那样按部就班的去上一节大众课,所以这学期我们一直在继续等待奇迹的出现。

现在六年级的数学新课已经都学完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如何做到能够灵活运用自如,活学活用,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学校新课改的目的,“以学定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首先,学案准备暗藏玄机。

学案的第一个环节是很简单的看线段图列式,乍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细看之处则是本节课的一个铺垫,那就是统一单位“1”,这是解决分数应用题最为重要的地方。他的学生在这块的学习上非常扎实,不但列式好,学生分析也很准确,具体,到位!

其次,巧借妙分点到而至。

刘主任用一个帮奶奶们分鸡蛋的故事,把条件和问题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学生们跃跃欲试想尽办法解决故事中的难题,在感觉19÷2=9.5(个),这种方法不能解决鸡蛋个数的时候,学生们想到了借1个鸡蛋,凑成20个鸡蛋的方法,巧妙解决难题。还有一个学生想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无奈因他把公倍数看做380个,数字太大,没办法解决。这时候刘主任却不急于修正错在哪里,而是继续让学生说方法,学生因为受到公倍数的启发,马上有学生接口说,公倍数是20的方法,化解了难题。

学生的两种方法是零散的,但是接下来刘主任问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用20这个数?2、为什么要借1个就够了?学生们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总结方法的时候,因为有了方法的呈现,两个问题迎刃而解。那就是20是分母245的最小公倍数。借1个是因为1920的差是1。这些都是学生的发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的新课改思想,老师只是学生的引导者。

    接下来的巩固练习,承接了一个财主分家产的故事,数字大了一些,但是因为学生方法已经掌握了,举一反三的能力有了体现,学生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再次,解决分数应用题取得真经。

故事结束,刘主任出示了本文中的难点,一道分数应用题。“一筐苹果卖掉 后,又卖掉6千克,这时卖出的苹果是剩下的 ,这筐苹果原来有多少千克?”巧解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解决作业中的数学题,而不是死记硬背方法,其实这道数学题跟故事中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那么又该怎样去巧解这样的题目呢?学生带着这个思路,通过画图、列关系式、说分数的意义等方法,统一了题目中的单位“1”,化解了难点,解决了这个题目,跟前面的预习也刚好首尾呼应,体现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取得真经。

整节课,课堂气氛宽松,学生回答问题句句在理,老师语言表达有吸引力,上课的气场明显高于一般人。

通过对刘主任这节课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真正把自己当成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去体现生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标,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