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转)

发表日期:2010/3/11 10:20:2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16位读者读过

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南外仙林分校的王忠义。

首先,非常感谢教研室,能给我们这些还算年轻的“老教师”们提供一个机会,阐述自己对理想课堂的认识。

我所追求的理想课堂首先应该是一种“大气”,也就是作为教师应该有一种大家风范。看一看黄爱华,听一听张齐华,那充满智慧而又不失幽默的课堂,那孕育着美渗透着数学文化的数学课,谁又能说小学教师成不了“大家”呢;很欣赏一句话:自信不一定成功,但不自信一定不会成功。

理想课堂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活”。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是我们常说的“小手如林”, 对于这一点,我的认识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开始总认为举手多、发言踊跃说明问题难度低,热闹的课堂也容易造成独立思考的缺失。但孙丽谷老师一句话改变了我的看法:一个问题抛出后全班四五十个孩子举手参与和只有一两个孩子举手参与相比较,课堂效率是无法比较的。我在上“小数乘小数”时安排两次口算:第一次让孩子们快速进入计算情境,不知觉中复习旧知;新课即将结束时通过“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在口算中巩固了新知并达到熟练化。“活”的另一方面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实际操作时就是备课时心中时刻装着学生,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时都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发展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在教学“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部分内容前,针对学生面积概念单薄这一实际情况,就领着学生到学校大操场实际感受100的长度再用步测的方法横向走100,勾勒出1公顷的大致形状;课堂上再引导根据学校的俯视图估算学校大约有23公顷。第二节课进一步引导大约4个多一点的学校接近1平方千米,仙林大学城的规划面积近80平方千米等等。

理想课堂的第三方面就是具有“数学味”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炼、准确,富有情感的,当然如果能带些幽默感那将更有魅力;

学生的常规训练必须到位:包括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的独立思考、举手的良好习惯、发言的音量和倾听,作业的书写和订正等等

总之,我所的理想课堂,大气、灵活,具有“数学味”,我想这也是自己需要为之终身的方向。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期待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