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五上第三单元
发表日期:2009/11/10 13:44:2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707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3 课时
课 题 |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
第 1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利用生活中熟悉、现实的素材,继续认识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能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推理思考。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小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 ||||
重 点 |
理解小数的意义 | ||||
难 点 |
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 ||||
教 具 |
光盘课件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用元、角、分作单位,说出图中各种商品的价钱。 问:你认识哪个小数?你知道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 1、教学例1 (1)像0.05、0.48这样的数也是小数,你会读吗?介绍两位数的读、写方法。 (2)初步认识两位小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教学例2 拿出 (1)刚才我们通过元、角、分又一次认识了小数,下面再来看看这把尺子能告诉我们什么? (2)问:那 (3)那么 (4)你还想取几厘米?又各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又该怎么表示? |
| ||||
(5)谈话:我们已经知道 试一试: 问: 1、 导抽象概括 (1)观察比较上面每组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 (2)类比推理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追问:你知道这里的“……”代表什么吗? 4、教学“试一试” (1)谈话:刚刚我们把1元、 (2)出示前两个正方形,问:怎样用分数和小数表示这两个正方形中的涂色部分? (3)出示第三幅图,问:这里把什么看成了整数了?图中的涂色部分又怎样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 5、教学“练一练”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 练习五第1题 2、 练习五第2题 3、 练习五第3题 4、 练习五第4题 5、 练习五第5题 三、 回顾总结、梳理新知 同学们,今天你对小时又是了哪些新的了解?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4 课时
课 题 |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
第 2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2、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 ||||
重 点 |
掌握小数的十进制计数法和数位顺序表。 | ||||
难 点 |
记数单位的理解 | ||||
教 具 |
实物投影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 复习导入 1、3角4分是1元的 9厘米是1分米的 9厘米是 2、( )个一是十,( )个十是百,十个( )是千。其中个、十、百是什么?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 二、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问:你认为1和0.1之间有什么关系? 2、引导推理 1里面有10个0.1,那你还能想到什么?0.1里面有几个0.01?0.01里面有几个0.001? 3、数位顺序表 |
| ||||
(1)问:0.1、0.01、0.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而且它们分别是小数不同数位上的计数单位,那么小数有哪些数位,它们的顺序又是怎样的? 问: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张数位顺序表? 4、教学例4 (1)让学生写出横线上的小数,再说说每一位上的数各是几,各表示什么? 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记住这张数位顺序表? 5、教学“试一试” 6、教学“练一练” 第一题:看图读、写小数 第二题:先比一比再连线。 问:2还可以在什么位?又表示什么呢? 二、 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练习五第6题。 2、练习五第7题。 理解:十二秒九一就是十二点九一秒,再写出小数,并说一说数的组成。 3、练习五第9题。 4、练习五第10题。 根据要求摆出小数, 并把摆好的小数记录下来,看谁摆得又多又快。 三、 作业 练习五第8题 阅读:你知道吗?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5 课时
课 题 |
小数的性质 |
第 3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在建立猜想、验证猜想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由0的小数进行化简及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 ||||
重 点 |
探究并理解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应用小数的性质。 | ||||
难 点 |
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 ||||
教 具 |
实物投影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出示情境图 2、问:他们谁买的东西贵一些?你能用合适的符号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探究、主动探索 1、教学例5 (1)提出猜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有铅笔贵 0.3>0.30 橡皮贵 0.3<0.30 一样贵 0.3=0.30 (2)独立思考,说明理由。 方法1:0.3元是3角,0.30元是30分也就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方法2:结合方框图,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它们所占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0.3元=0.30元。 方法3: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每10个0.01就是1个0.1,30个0.01就是3个0.1,所以0.3元=0.30元。 (3)合情推理 从0.3元=0.30元,你还能想到什么? |
| ||||
2、教学“试一试” (1)结合图示,再现表象 出示带有刻度的学生尺,引导学生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2)透过现象、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例4中的两个小数和试一试中的3个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3、教学例6 学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 (1)出示情境图 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注意辨析:3.05元中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再次突出小数末尾的0才能去掉。 4.00元可以化简成4元,由此得出整数可以看成是小数部分是0 的特殊的小数。 4、教学“试一试” 5、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2)“练一练”第2题 交流后提问:为什么0.6和0.60是相等的,而0.6和0.60却不相等?你能从其他角度解释一下吗?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四、成练习六第1题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3、完成练习六第3题 4、完成练习六第4题 5、完成练习六第5题 想一想:为什么超市、商店里的标价牌一般都写成两位小数? 二、 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6 课时
课 题 |
小数的大小比较 |
第 4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探索数学知识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 | ||||
重 点 |
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 ||||
难 点 |
不同位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 ||||
教 具 |
每人5张小纸片、实物投影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 2、问:他们谁买的东西贵一些?你能用合适的符号表示出来吗? 二、自主合作、主动探索 1、教学例7 独立思考、说明理由: 2、教学“试一试” 7.96○8.32 引导学生说出: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0.13○0.129 这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0,那怎么比啊?引导学生依次比较十分位、百分位。 问:比到百分位后还有比较千分位的必要吗?为什么?什么时候才有比较千分位的必要? 3、你能结合以上三个例子试着总结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吗? |
| ||||
4、完成“练一练” 5、游戏 学生在5张小纸片上各任意写出一个小数。 四、 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六第6题 2、完成练习六第7题 (1)先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每组中的小数,再比较每组中的小数中两个小数的大小,最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2)教师可任意在直线上找一个点,让学生说说它代表哪个小数,再让学生在直线上找找比它大的小数,比它小的小数。 完成练习六第8题 3、完成练习六第9题 4、完成练习六第10题 看看谁能既填对又填全 5、完成练习六第11题 先用1、2、3和小数点任意组成一些两位小数,再引导学生思考:用1、2、3和小数点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小数。 在此基础上再把组成的6个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7 课时
课 题 |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 |
第 5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 ||||
重 点 |
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 | ||||
难 点 |
当原数的数位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 ||||
教 具 |
实物投影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地球,其实它只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其中和地球联系最密切的是哪两个星球?(太阳和月亮) 问:如果把这两个数写在报纸上,便于读者阅读吗?能不能用更加简洁的形式表示这两个数? 二、自主合作、主动探索 1、教学例8 (1)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84400接近多少万?(38万)如果要在384400和38万这两个数之间用一个符号连接,应用“=”还是“≈”? 说明:38万是一个近似数。 要把384400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应该是一个小数,那么384400到底是多少万呢? 讨论: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应该是多少? 问: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把一个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这个数万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一个万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小数的末尾有0,要把小数末尾的0省略。 (2)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
| ||||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数用“万”作单位仍不合适,应用“亿”作单位。 你能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吗? 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亿位的右下角点上一个小数点,并在小数点后面添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2、教学“试一试” 57910000千米不到1亿千米,所以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时其整数部分为0。 3、小结 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教学“练一练”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七第1题 问:如果你是记者,要把这些数据刊登在报纸上,你会选择哪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完成练习七第3题 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问:你觉得表示这些数据用谁作单位更合适? 什么样的数用“万”作单位合适,什么样的数用“亿”作单位合适?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8 课时
课 题 |
求小数的近似值 |
第 6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结合现实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合作学习探索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地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有条理地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 | ||||
重 点 |
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 ||||
难 点 |
理解为了保证近似数的精确值,近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 ||||
教 具 |
实物投影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请大家回忆一下:23956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省略千后面的尾数约是多少? 2、在生活中有的时候不需要用到很精确的数,而只需要用近似数表示就可以了,“小数”也同样如此,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与求整数的近似数相似,我们今天来研究怎样求个小数的近似数。 板书课题:求小数的近似数 3、让我们继续昨天关于太阳系的话题。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能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如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00000千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149600000千米=1.496千米。 二、自主合作、主动探索 1、 教学例9 (1)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明确要求: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 1.496亿千米≈1.5亿千米 大于5,向十分位进1 |
| ||||
(2)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明确要求:精确到百分位就是要保留两位小数。 1.496亿千米≈1.50亿千米 大于5,向百分位进1 (3)第2个近似数1.50亿米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 问:1.5和1.50哪个更精确些? 2、教学“试一试” 问:和例题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应四舍?什么时候应五入? 3、小结 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4、教学“练一练”1 点评时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比较: (1)按不同精确要求求近似数的比较 (2)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与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的比较。 5、教学“练一练”2 完成后让学生把改写后的小数和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体会到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七第4题。 特别注意把9.9674分别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并把三个近似数进行比较,看看哪个精确值最高。 2、完成练习七第5题。 补充: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自然数之间?它们各近似于哪个自然数? 5.28 12.71 4.86 7.05 3、完成练习七第6题。 问:如何确定填“=”还是“≈”呢? 4、完成练习七第7题。 你能用合适的符号连接改写前后的数吗? 5、完成练习七第8题。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19 课时
课 题 |
整理与练习(1) |
第 7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 ||||||||||
重 点 |
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 ||||||||||
难 点 |
通过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 ||||||||||
教 具 |
实物投影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知识梳理,完善认知结构 1、回顾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来对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那么在这一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关于小数的知识呢?你又是怎么获得这些知识的? 根绝学生回答板书: 小数的复习 计数单位 把小数改写 成规定位数
2、讨论规定问题 (1)举例说明小数和分数的联系。 (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3)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 3、关于小数的知识,你还有什么要补充说明的吗? |
| ||||||||||
二、练习与应用 1、第1题 问:右边的小数与左边的两个小数有什么不同? 写出三个小数后问:为什么有一位小数,又有两位小数? 2、 第2题 (1)引导学生观察数轴图,初步感知填的数处于直线上标出的哪两个小数之间,问:怎样才能准确地填出小数? (2)还可以任意写出几个数如0.22、0.19让学生找找数轴上对应的点。 3、 第3题 4、 第4题 5、第5题 三、回顾与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20 课时
课 题 |
整理与练习(2) |
第 8 课时 | |||||||||||||||||||
本课时 教 学 目 标 |
1、“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思考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与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 ||||||||||||||||||||
重 点 |
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 ||||||||||||||||||||
难 点 |
复习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 ||||||||||||||||||||
教 具 |
实物投影、卷尺 | ||||||||||||||||||||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 |
复 备 | ||||||||||||||||||||
一、回顾与整理 昨天我们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练习,今天我们继续昨天的话题,还记得我们复习了哪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吗? 二、练习与应用 1、第6题 我们昨天已经重点复习了前三部分的知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回忆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有一位同学对于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是这样说的“两位数一定比一位小数大。”你认为他说得对吗? 回忆:如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1、 第7题 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比较出两个小数地大小,那么能同时比较出5个小数地大小吗? 出示数据,问:你认为怎么比较大小才比较科学? 2、 第8题 (1)出示信息,问:如果你在报纸上看到这些数据会有什么感觉? (2)再提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把改写地小数和近似数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地数在表示大数目时不同地特点及作用。 |
| ||||||||||||||||||||
三、探索与实践 我们学了许多小数地知识,我们知道学知识最终是为了用知识,小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吧! 1、第9题 活动要求:(1)按要求仔细测量,并认真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结果一般取整厘米数。 (3)填表
2、第10题 3、第11、12题 3、 第13题 4、 思考题 评价时可结合数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三位、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四、评价与反思 围绕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问:关于这部分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