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怎样实行红黑本(何生倩)

发表日期:2015/5/12 16:06:02 出处:本站 作者:查丽群 有733位读者读过

上个学期期末时,我去了横溪小学监考,在监考班级的讲台上,发现了上面写着“红黑本”的一小本子,我一时好奇,就翻开来看一看。“9月20日,XXX见到了一条红领巾;9月26日,XXX作业没带;9月26日,XXX上课认真听讲······”原来,这就是一本记录孩子在学校里做过的好事、错事本。转念一想,我就立即联想到我自己的班级了。

我是二年级三班的班主任,且只是二(3)班的班主任,不交这个班任何一门课的班主任!这也导致我和班里的孩子接触的时间仅仅在早读课、中午午餐与大课间时间,其他的时间我又要去别的班级上课,时间可谓少之又少。不仅如此,我的办公室与班级的距离不小,有时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里没说两句话,上课的铃声就响起来了。我是美术老师,想让学生在副课时间到办公室谈谈,但是副课时间又和我上课的相同,主课是那是对不能耽搁的,时间上根本不允许!我能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就只能通过那几次考试成绩,这样又不能全方位的了解他们。

对于这个问题,上个学期是靠学生“举报”解决的。但是,小孩子的善恶观念还没形成,还会出现从众心理。之前就经常会出现,两个孩子闹矛盾了,会有一大波的学生跑到办公室,小鸭子一般围着我叽叽喳喳地说谁谁打架了,而且,在走向班级的路上,会有更多的孩子“列队欢迎”。即使到了教室门口了,之前没有在我面前“报告”过的孩子,也会围过来······

翻看着别的班级的红黑本,想着如果我在我们班实行红黑本,那在我平时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清楚的掌握学生的动向了吗?

在第二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兴致满满地在班会上和同学说了这一决定。“这学期实行红黑本,谁做好事了,我就会让当天值日的同学把它记录下来。相反,谁常规没做好,也将会上红黑本。每周会评选出表现最好的人,那些常规不好的 也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讲台底下的同学一听,立马闹哄哄地讨论起来。我就趁机拿出了事先准备好一本崭新的本子,还有一只专门记录红黑本而买的可变色的圆珠笔。我眼睛扫到后面墙上的“争星夺章”,墙上的小星星上学期也帮了我许多的忙。我就随即又宣布“每周统计一次,评上一周之星的同学,将得到五颗星星,得到一月之星的同学奖励他十颗行星!”下面的学生“哇”地一声,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就是那位得“周星”、“月星”之人。

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了,学生也接受了红黑本,我就红黑本的记录格式做了示范:3月2日,刘文中、王敏同学的课前准备做得好;3月2日,张健、李涵雨午饭排队不整齐。然后,我就放心的将本子交给了值日班长,并在心里想,我们班这周会不会得到“文明班级”的称号······

一周之后,我惊住了,我们班不但没评上“文明班级”,学生“犯错”的反而增多了。拿过红黑本,我又仔细翻看着,上面的内容我平时都大概会扫一眼,上面记录的也很详细呀,怎么效果这般不好呢?但是当我统计完之后就发现这里面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刘同学与王同学上了好事栏4次,而金同学上了错事栏10次!时间越往后,好事栏上的人变得寥寥无几,错事栏倒是每天一大串。

红黑本到底要怎样没能发挥出最大功效呢?最主要的原有如下:

其一,红黑本的制度,也就是惩罚赏识的定位不明确,对孩子来说,“好事”的界限太模糊了,即使是做了好事了也没有到值日的同学那里去登记。但是相应的,因为有校规、校纪、班规等行为规范的约束,孩子们对“不能做什么”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相对于他们不了解“好事”,“坏事”反而更加的吸引孩子的注意,所以我们班的错事栏有一大串的人。

其二,我做的也不够好。在刚开始记录的时候,我就光顾着让红黑本起到一个“警察叔叔”的责任,哪个学生常规做的不好了,比如带红领巾,我就会说:“记红黑本”,妄图用红黑本震慑学生,使他们在红黑本的威慑下牢牢记住要带好红领巾。我的注重点也放在了错事栏了,孩子们平时关注点也发生了偏移,它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

应对这两大点,我想不外乎将完善红黑本的制度,再细化奖惩。最主要的是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的转变,不能发现孩子有了差错,就很不能马上让孩子改的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也是需要时间的。还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强调正面激励。每个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示出来,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红黑本上的好事栏就能够很好地达成孩子的这一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