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评课记录(十六)

发表日期:2015/5/15 13:41:13 出处:本站 作者:陈正荣 有478位读者读过

                                江宁小学教师评课记录表

评课人

郭学亮

所在备课组

语文高年级

执教人

郑松龙

年级学科

五语

评课时间

5.15

执教课题或教学内容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郑松龙老师执教的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给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第22课《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通过彭德怀痛杀大黑骡子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具体描写,反映了他内心那种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思想感情。郑松龙老师紧紧抓住“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这一核心问题,一步步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扣开一段段文字,最后直插中心——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
  一、理性的课堂——力图简洁,锁定重点。
  课始,教者干净利落地扣住题目中的“大黑骡子”一词,引导学生回顾:这是一匹怎样的大黑骡子?将学生的目光引向第二自然段,铺开这样一段话: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每天背上都堆得象小山似的。通过对这段话的朗读、品味,学生自然而然地对大黑骡子产生了敬意,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一匹勤勤恳恳的大黑骡子;这是一匹任劳任怨的大黑骡子……就在大家夸的热闹的时候,教者抛出了他的核心问题:这样的一匹大黑骡子,彭德怀要把它和其它的五匹牲口一起杀掉。你觉得彭德怀是个怎样的人?他对大黑骡子到底是有情还是无情?短暂的沉默后,学生们纷纷拿起笔,遵照老师的要求,读起了5—20节,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这一环节的设置简洁扼要,抓住了课文的主动脉,将这一矛盾推给学生,孩子们在自主阅读中,有了明确的思考方向,一段段与之相关的语言文字,一一入目,课文的精髓被这一问题一一串联了起来,这一问题的提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追求效率的课堂——词句揣摩扎实,学生训练到位
  文章中人物的感情是通过具体的词句描写来表现的,因此,要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则必须要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揣摩来体会。郑松龙老师这点做得很好。当学生经过充分的阅读、思考后,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情时,教者适时抓住回答中的“深情”一词,深入挖掘:这深情中包含哪些情?继而引导学生针对“抚摸”、“背过脸去”、“推开”“发火”等词句进行品味、讨论,感悟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有情”。
  课堂中这样扎实的训练随处可见,如学生们的品味读、分角色朗读、边读书边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感受等等,让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进行地扎杂实实。
  三、激情的课堂——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在郑松龙老师的这节课上,学生情感的火花在不经意间被激发,暗流常于不经意间汹涌。当教者极力铺陈彭德怀忍痛杀大黑骡子时,指着学生问:我想问你,彭德怀,你为什么对战士们怒吼?你是方副官长,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向大黑骡子开枪……学生们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响亮,情绪一次比一次激昂,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杀与不杀总关情!
  当感悟彭德怀发火不吃肉汤时,教者再次激情:彭德怀,你为什么对战士们这样狠?彭德怀,你为什么对战士们发火?孩子们回答的声音却逐渐低了下来,想他们小小的心中,感受的更多的当是此时的悲痛吧。
  最后,大黑骡子伴着孩子们的激情朗诵回荡在教室上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情怀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杀与不杀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