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十七)
发布时间:2015/5/15 13:42:40 作者:陈正荣 浏览量:681次
江宁小学教师评课记录表
| 
 评课人  | 
 芮德清  | 
 所在备课组  | 
 低年段数学教研组  | |||||
| 
 执教人  | 
 艾丹丹  | 
 年级学科  | 
 一数  | 
 评课时间  | 
 2015-5- 14  | |||
| 
 执教课题或教学内容  |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 |||||||
| 
 今天,听了艾老师的课,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1、本节课上老师先出示口算题,以作复习,重点让学生说说24+5的口算过程。使学生通过复习,唤起对已有知识的记忆,为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作铺垫。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摆小棒,说算理。,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再通过反馈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在相互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又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练习加强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如利用“开火车”让学生分别说说24+6和24+9的计算过程。 3、例题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到位,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找出题中的条件并自己提出问题,列式自己解答。把运算知识的教学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既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巩固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再次感受学习运算知识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4.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如计算“24+9”让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再结合摆小棒来验证。 5、组织比较,及时整理知识结构。 (1)通过比较,发现本课学习内容的特点。 在学会计算24+9后,比较24+5、24+6、24+9三道题得数十位的情况,让学生发现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进位,并能让学生通过比较,深刻感悟、理解进位或者不进位的算理。 (2)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引导算法。 想想做做第2题,老师重在引导比较题组中算式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一位数加一位数是基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第一步计算,让全体学生巩固、掌握相同数位相加的基本算法,因为这是后续学习笔算必需的知识储备。 总之,本节课内容要想让学生学得好,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过程和体验过程及一定量的操作活动的空间,学生在不断地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悟。本节课在操作小棒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充分,不能只让一、俩个学生上黑板操作,要让全体学生都要进行操作。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师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能力放在首位,特别注意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励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上黑板操作的学生操作比较好,通过操作抽象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思考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了进位加法的正确概念,为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运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