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种下一颗“进步”的种子(魏陈陈)

发表日期:2015/12/14 10:39:2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42位读者读过

种下一颗“进步”的种子

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两三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学生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叫做“后进生”。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课文必修的教材是特别累的一件事----而这种做法,只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迟钝,无异于摧毁了他们本就薄如纸般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在发现过程中体验到什么是劳动,也没有办法产生劳动后的成就感。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而如何让“后进生”进步呢,则是每一个老师需要学习的课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所以,在儿童的心中,本就有一颗小小的“种子”,这是颗沉睡的种子,这颗种子里包含着希望,孕育着力量,等待着苏醒……从他们周围的世界里,作为教师的我,努力使他们发现某些能够感染到他们,并使之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给他们惊奇和赞叹的同时,好像有一种力量,在唤醒他们心灵中那颗期待成长的种子,这颗种子刺激着大脑,迫使他工作。

(一)          从“阅读”中积蓄力量

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印象深刻,暂且称之为:小江,小江这位同学是位名副其实的调皮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行动懒散随便,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便是记忆,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记忆力都是极棒的。而他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静,他就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像长江一样,昼夜翻腾,勇往直前,他就像有用不完的精力来和老师调皮捣蛋,老师抛出的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不假思索的便“脱口而出”,并常常取笑同学,说他们像乌龟一样,好像在他的眼中,没有黑夜,没有休息,因为我感觉不到他累,但事实是,每每上过一节课,他都能“成功”的和老师斗嘴,把老师累的不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惊叹于他的精力旺盛,也在思考到底如何去让他真正的静下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在和同学争论关于《水浒传》里的故事情节,一个人说是这样,他则说是那样,双方争执的面红耳赤,差点动手,我十分讶异,他这样的学生竟然为了一本书和同学吵成那样,我甚至暗下里开始“佩服”起他来,《水浒传》这样“枯燥无味”的书,他不仅看过了,还记得的那样清楚。后来想一想,不过是小孩子对武功高强、技艺高超的人的小小崇拜罢了。这小小的崇拜突然有一闪而过的灵感:让他读书吧,或许武侠书就很合适。读书也要有个过程,先是读一些儿童漫画,从订学校的杂志开始,《恐龙大王》、《蜘蛛侠》、《小鬼当家》等等,后来说到《春联》一课时,讲到文中的对联,提到了《笠翁对韵》这本书,没有想到他也挺感兴趣的,有兴趣自然是好事,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后慢慢的接触到《獾的礼物》,《时代广场的蟋蟀》等等,他这下真正的“有事”干了,上课时只要他完成了应有的作业,我和其他任课老师便商量可以让他读读其他书,看着看着,便静下来了。“我曾经用过许多有效的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是我从《给教师的建议》里读的一句话,也为自己的做法找到了依据。后来在和家长的接触中,我慢慢的给家长渗透读书的思想,并开始得到家长的支持,这样工作起来事半功倍,我开始帮助他们征订其他的优秀读本,并花一些时间给他们阅读,学生也开始期待这天的到来,因为他们可以自由翻看自己的小人书,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自此,班级图书角里的书慢慢增多,他们交换的越来越频繁,孩子上课有事做了,自然没有时间去说闲话。最后慢慢的开始写一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偶尔细心的孩子还为读书笔记做了精美的插图,突然间发现,孩子们似乎“懂事”许多。我想,是阅读唤醒了他们心灵的种子,并去浇灌渐渐成长起来。其实,孩子学习的越困难,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就应当更多的阅读。阅读能给人思考,而思考就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激发起来活的思想,就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至此,他们心中“进步”的种子发芽了。

 

(二)从“劳动”中获得成长

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一首小诗:“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我们知道大脑的知慧很重要,是不是也有很多人意识到,其实动手劳动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呢?从我家孩子刚出生之时,看到育儿书上就说,要让小婴儿学会去握、拿,然后才是站立和行走。可孩子大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习用手去劳动了呢?答案是肯定的。我看到,每当孩子完成一件精巧的小制作时,脸上都有一种无法溢于言表的幸福,就差“手舞足蹈”,在我给孩子上动手课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小心翼翼的制作他们的“劳动成果”,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来的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好专研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