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袁艳)

发表日期:2015/11/30 20:30:33 出处:本站 作者:12503 有498位读者读过

最近在拜读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由于很长时间不读书,刚开始读的时候心情很烦躁,看的时候总是一目十行,但不知所看的内容。我就逼着自己读,越读心情越不能平静。而这时的不平静不是烦躁不安,而是触动。特别是读到《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篇文章时,对我的触动特别大。

在教学工作中,“后进生”是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在我们班就有几位学生,他们理解和接受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学生都要多很多,但往往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了。为了防止遗忘,需要把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的练习,但效果甚微。看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详细的分析,我觉得,也许不是孩子们有问题,而是我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而是面向了大部分。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写到:“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地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书。”

作为语文教师,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学生的学习越困难,这种困难似乎越无法克服。这时我不知道该怎样来帮他们找到方向,通过读这一节我了解到这时应当让他们大量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们思考,教会他们理解。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看到的不懂的东西就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教育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的规律。

我充分相信阅读的神奇力量,但我也很惭愧,在以往的工作中,我没想到阅读竟可以成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方法。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应该更多地读课外书,阅读中的思考,既能激发智力,防止死记硬背,又能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事实上,我们有多少老师,也是用反反复复地抄写词语、做题目等方法来帮助后进生补课、补课、再补课。可是无数事实还是证明,如此做法效果又如何呢?也许能够将一时的考分提高这么一丁点儿,但往后、再往后,依然是落后,甚至落后更多!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以前读到这话,总是异常反感。总以为不懂教育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认识,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因为大自然的千差万别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但自从看了苏霍姆林斯基有关后进生的改造以后,才觉得对这话的理解有偏颇。学困生固然有其遗传因素,后天主观造成的后果,但要想提高则需要有效的手段。学困生停止不前或进步不大,很大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手段,像文中的作者为使学困生费佳得到提高,专门为其编写了一本故事性、趣味性很强的200道应用题集,使其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享受了快乐,提高了智力。正因为手段得当,训练有效,才是孩子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因此,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不能单纯的归结到孩子身上,有相当一部分责任也是教师造成的。

总之,要想使学困生从根本上得到转变,教师就应该努力将枯燥抽象的知识寓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景中,激发起大脑神经元,当然这要付出大量艰苦细致的劳动付出,真正能做到这样,便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