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林雨晴)

发表日期:2016/3/1 10:32:24 出处:本站 作者:林雨晴 有555位读者读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读过《静悄悄的革命》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所启迪。书中许多对教育实例的剖析与论述对我来说颇有启示。

    一、润泽的教室

    “润泽的教室”是本书里一个重要的概念,。 “‘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作者的解释,给人一种舒服感,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的二(2)班教室里缺少这样“润泽”的感觉。半年的班主任工作,虽然让我快速的成长起来,但还是抓不准怎样对待孩子才是最好的。这半年来,师傅和同事们都说:“二(2)班比以前好的太多”,我却总是觉得和孩子们有一段距离,孩子们很怕我。以至于有一部份孩子,他们总是不能安心的、无拘无束地学习。为什么呢?读过《静悄悄的革命》后,我隐隐的知晓,他们是在害怕,怕自己答错问题,把作业做错,害怕自己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

    开学来我尝试着让教室“润泽”起来,奖励无疑是很好的方法。上学期,我曾尝试过,最终因不能掌握诀窍,而效果微乎其微。这学期,我想了很多方法,做了些许尝试。最先起作用的就是早操。找出做操最认真的,给予夸奖与领操的奖励。第二天早操情况明显改善,就给予全班夸奖与奖励。一周下来,我惊喜的发现,即使没有奖励了,孩子们依旧做得很好。我想,这大概就是“润泽”的魅力吧!接下来,我打算把它实施在早读上。

     二、学会倾听

    书上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的确,老师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判断发言的对错、语言的精彩,而是要仔细倾听孩子发言中所传递出来的心情、想法的信息,要和孩子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孩子的倾听,不仅仅是倾听老师的讲解、指导,倾听同学的发言,而是在倾听的过程中接收到隐藏着的心声,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心灵的声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学生对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的确如此,倾听,像一面镜子,镜里就有真容。就如作者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

    身为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中学会倾听,还要在生活中,善于倾听。我发现,午餐时间是个很好的改善师生关系的黄金时间。这个时间段,孩子的身心都会放松,我能很容易就打进孩子的心理。这个时间孩子面对老师敢于说笑,敢于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个时候的我,只要做到认真、细心的倾听孩子们的话语,偶尔说说笑,改善课堂的沉闷气氛,缓和师生矛盾。从原来孩子们不敢靠近,到现在位子都坐不下,我感到还是很开心的。所以,我很享受午餐时间。

   倾听是一门艺术,主要看我们老师如何将这门艺术发挥到极致。只要用好“倾听的艺术”你将拥有不菲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