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学科教学 >>阅览文章

关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意见

发表日期:2016/3/17 14:47:44 出处:本站 作者:刘军 有852位读者读过

关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意见

 

一、整体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体学习素养,其主要包括独立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两个方面。这里“小组合作”是途径、手段,“提高学习素养”是目的。

2.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包括4个方面:

一是独立学习能力,缺少独立学习的合作基本无效;

二是表达能力,没有表达就没有交流;

三是倾听能力,没有倾听就没有吸收;

四是整合能力,没有对他人经验的融合建构,并获得个人经验增长,则可以认为合作学习没有产生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是基于独立学习基础之上的,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小组成员的多少取决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高低。

4.课堂学习包括个人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学习三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其中之一,灵活、交替运用三种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5.“小组合作”是“学习”的形式(怎么学),“学习”是“小组合作”的内容(学什么)。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实现有意义、有质量、有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1.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有三种方式:互助学习型、分层发展型、项目研究型。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互助学习型,根据“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组建分层发展型,根据“兴趣特长,自愿结合”的原则组建项目研究型。

2.为了完成同样的任务,一般采用互助学习型;为了分别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一般采用分层发展型;为了完成较大的任务时,一般采用项目研究型。在课堂教学中,三种方式可以同时使用。

3.互助学习型小组的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一、二年级,以两人(即同桌)为1组,小组成员由11弱组成;三、四年级,以4人为一组,其中1人能力较强,2人中等,1人较弱;五、六年级,以46人为1组,其中12人能力较强,2人中等,2人较弱。组间相同能力的学生编号相同,如4人小组中较强的统一为1号,中等的统一为23号,较弱的统一为4号。

分层发展型一般以46人为1组,项目研究型根据需要灵活确定。

4.三~六年级,每个学习小组设组长1名,其余均为组员。根据需要,组长可以定期轮换。

5.小组的座位安排要依据“利于合作”“便于管理”的原则确定。若4人一组,两人面向黑板,两人坐在两侧,面向黑板的应该是成绩较差、或自觉性不够的学生。同理,5人、6人一组的,面向黑板的都应该是这样的学生。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朝向根据需要确定,聆听教师讲解时朝向教师,倾听同学发言时朝向同学,小组合作时朝向组员,发表想法时朝向大家。

三、选择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1.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外阅读都可以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如:理解词句段篇、概括段篇的意思、体会思想情感、读写结合、资料信息的交流、预习复习成果的交流、素材的积累、列提纲、习作修改、学习方法的总结分享、读书心得交流等等。

2.选择合作学习内容的主要依据:对学生个体来说,学习内容有难度,独立学习难以完全解决;能利用原有的经验完成任务,但需要通过分享交流巩固、熟练某项技能;为了面向全体,增加实践机会;为了评价所有学生,但受到限制;为了扩大个人的学习成果,但受到限制;为了培养团队精神;为了通过相互激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等。

3.一般来说,一节课中选择12个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四、充分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1.完整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包括三个步骤: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学习。

第一步,独立学习是指根据任务,组织学生各自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充分的个人经验。

第二步,合作学习是指围绕任务,组内分享、交流、讨论。

第三步,独立学习是指在获得他人经验后的学生再次个人学习,以取得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比较第三步与第一步,若学生个体没有进步,则可以认为小组学习失败,应该反思第二步的问题。但仅止于第二步,则可以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并未真正实现其目的。

2.第一步的独立学习一定要充分。第二步的合作形式要多样,如问答、对话、讨论、表演、检查、分工完成等等。第三步的独立学习则要强调对他人成果的吸收、对自己原有经验的改造。三个步骤的学习均要有时间限定。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作调整。

3.在规定的时间内,第一步、第三步的独立学习的完成有先后,为了不让先完成的影响后完成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学生作出某些约定,如完成学习任务后放一支笔(或其他)在课桌中间,表示“我已学完,想发言”,先完成的要帮助后完成的学生,先完成的可以做其他事情等等。

4.有效组织第二步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8个方面:

1)明确组长职责:组长是组织合作,而不是抢先发言。

2)确定发言顺序:先由较为落后的学生发言,再由优秀的学生发言。

3)注意倾听:有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

4)先评价再发表:后发言的首先要对先发言的内容发表看法,如赞同,还是反对;要说清楚赞同的是什么、反对的是什么。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5)及时总结反思:组长要归纳成员间的异同点,并及时组织交流,或再此探究后组织再交流

6)要有差异补偿:组长指派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的学习。

7)渗透方法指导:“怎么组织”“怎么交流”等等方法,教师要在学前、学中、学后进行提示、辅导、示范。

8)以评价助提高: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始终将个人表现与集体表现联系起来评价,并在此过程中指导小组成员进行反思改进。

5.组长组织交流时的常用语如下:

    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他的主要想法是什么?

你们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提问。

他俩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的在哪里?

比较一下他们的想法,你认为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翘大拇指表扬一下!

……

组长组织交流是的用语的根本意图是激发交流动机,组织有效交流。组长的角色定位是组织者,不是评判者。

6.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始终介入,或了解情况、或示范辅导。同时要控制各小组间的学习不能相互影响。

7.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合作氛围。

五、注重常态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1.组内评价可以采用表格式进行,如

第一组合作学习情况记录单

                    记录人:        记录时间:         

  项目成员

预习作业

概括大意

句子理解

 小练笔

     1

 

 

 

 

     2

 

 

 

 

     3

 

 

 

 

     4

 

 

 

 

这样评价是出于下列思考:

1)一篇课文两课时学完,一课之内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超过2次;

2)从“态度”和“完成情况”两个方面评价成员的学习。分三个等第,“优秀”记“☆”,“合格”记“△”,“不合格”记“○”;

3)上述表格可以引发,也可以备一专门的本子,依样绘制;

4)操作简便易行,尽量不占用评价者、记录者的学习时间。

2.表格式评价的实施

1)在组长的带领下,共同评议确定。

2)组长记录,或委派别人记录,或轮流记录。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始终将记录单放于课桌上。

4)课上,根据要求组长汇报合作情况,或教师随时抽查各组情况,或课后教师检查。

5)定期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保持学生的合作热情。

6)定期组织组长汇报交流,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后进学生进行帮扶。

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因此,教师了解学生,深化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提高教师组织、管理、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是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2.具备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前者要注意有序培养,后者要注意随时规训。

3.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要做到“内容”与“形式”并重。

4.在起步阶段,要将教会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设计中,体现在课堂教学里。

5.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认准目标、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