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自主学习,用“心”继续(马勇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6/5/3 11:21:30 出处:本站 作者:严小牛 有511位读者读过

自主学习,用“心”继续

——五年级十册18课《月光启蒙》的教后反思

 

有人说,课上十分钟,课后十年功。我道:课堂十分钟,课前一生功。因为我工作超过十年,因此每每开课“现演”总是慎重对待,不敢马虎丝毫,更思考重重,思虑沉沉。一是总想语文教师之本分,上出一些语文味来;二是总想来点创意和改变,上出一些与众不同来;三是总想尽好管理本职,上出一些模样来。因为平时喳喳呼呼,理论一大套,说辞一大堆,轮到自己拉出来溜溜时,便总想展现美好,不敢将就。此外,学校课改之态蓬勃,教师意识渐浓,也让我这个始作俑者更被“鞭策”,虽心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也不怕被人“炮灰”,视为“靶子”。如果因为我的成功给他们一些信心,我的一些失误,给大家以启迪的话,那我觉得实验是值得的,改变是有意思的。

因此,开课前做了一些准备:先是课前三人小组策划教学设计,我们从“以学定教、重点突出、目标明晰”的市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出发,精选了教学内容,重新架构了课堂结构,同时也结合学校的课改思想设计了教学思路。第一节上下来,我们就有改变的勇气和坚持底气,后来的两节课,我们都站在对方的肩膀上,进行了修整与自己教学习惯的融合,上好各自的风格。我觉得,我们的课堂还是有让大家眼前一亮的改变,有让大家为之思考的惊喜,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有更多的让学生参与的时机,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的生长,慢慢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 “会学”的转变。前两位青年教师都是语文素养很棒的年轻人,她们前期的展示让我汲取的营养,于是我尽量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与他们好的创意更好地融合。课前进行了加工,补充了一些作家回忆的文字,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奠定情感的基调,(以至课堂上总弥散着淡淡的伤感之情)。搜集了一些歌谣及相关知识,更好地提炼其特点,以更完整科学地概括其特点。还修整核心问题的表达,让语言更准确,也更好地梳理了文章的脉络。但因为水平有限,纠结太多,终事倍功半,毁誉参半。愿这节课(也可理解五年级三位语文老师的展示课)供大家批评指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认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过程。自主学习是伴随人的终身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变便从培养学生这种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始的。现就课堂的呈现,从主要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做一些反思:

一是教给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学,为了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明确自学的任务及要求,我将预习要求浓缩成六个字:读、写、解、理、记、疑。读,即读准生字,读通语句,读懂文章;写,即会写生字词,能写准确,写美观;解,即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解释重要需要理解的、难懂的的词语,并将解释写好书本上;理,即理清文章的脉络,高年级知道怎样分段、概括文章段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记,即在能结合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知道表达方式和写作意图。疑,即能在预习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循着问题去思考答案,能在老师的指导下产生新的疑问,或围绕着核心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我将这六部曲中的六个字,写在黑板固定的一角,学生便在课上引导前置性学习流程,或布置学生预习时以提醒。此也可作学习六部曲,不仅用于预习的阶段。我期待这样的方式的指导,能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课堂的教学进入一个半自动化的过程,学生在离开老师的搀扶下,也能按着自己的方式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生存技能与必备素养。

二是做好前置性学习。通过学案的练习,批阅订正,课堂汇报,重点提醒字词,理解文章脉络,学会质疑,初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为课堂进入深入理解与感悟做好准备与补充。

三是指导合作学习。一两年前便开始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的探索,课上通过规则的制定,汇报的效果,倾听的状态,以及及时的评价,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丰富合作的内容,提高合作的实效。

四是把握以学定教理念。课堂上能做好充分的预设,灵活地处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巧妙地整合对一些知识性问题的教学。如歌谣的特点,在学生对一个歌谣详解之后,其他小组对一组歌谣的特点也有了理解与掌握,因此也简化的教学程序,避免的重复,笔者也大胆放手,并做了一些引导与提升,归结于黑板上的关于歌谣的几个特点上。

五是建构简简单单课堂。教学设计的环节简洁,从课题的解读到检查预习再到把握核心问题的思考与交流,最后到关于歌谣内涵,尽量简洁、流畅、有效。虽然在课的一些环节中增加了一些知识拓展,以丰富教学内容,旨在将歌谣的教学与课文中传递出的母爱能较好地结合。课堂上学生不温不火,虽然有些内敛,但因为有了小组合作的准备,有些孩子还是有了较深的思考与内心的参与。笔者也能走进小组合作中,与他们一起讨论交涉,我感觉到了小组的组员间、师生间、学生与文本间的积极互动与和谐。

此外,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也毋庸讳言,也是我今后需要完善与改正的地方:

要加强小组评价的规范与准确。虽然结合学生汇报与交流,教师有了激励性的肯定和点评以作补充、引导,还注重了过程性的评价,也有一些对小组定量的评价,但还是不够完整和规范,不如平时操作的自然。因为平时在这方面评价比较随意,加上课上对规则不明确,造成学生评价的滞后,而且针对规则,也没有更好地验证。

要将学生前置性学习结果更准确呈现,对症下药。如课件上已经搜集了学生错的读音,可课上没有给学生提示与纠正的机会。要将疑问更贴切地联系结合教学重点,以更好地体现“不是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教学思想,展现“学堂”的真正魅力。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其实已经很好,可否直接拿来用。而教师再重新另置一套,反而吃力不讨好。我觉得教师生硬给予给学生的,反不如学生对自己的问题的探索更感兴趣。况且,他们的思考,也证明了自己思考的价值,激发起他们探索的动力。

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虽然上得简单,但学生似乎受到我平时严厉教学的影响,加之听课教师的介入,有些放不开。学习本是快乐的事,而且这节课内容也比较明快、轻松,学生的逼仄与内敛,让学生的热情不够强烈,课堂的自由度不够。如关于每一次合作的要求,如按照学习六部曲的要求展示自学效果和围绕核心问题思考等,还是可以让学生让学生来读一读,以更明确要求。有些小组在交流和反馈时,教师还要更多一些等待的耐心,多一些引导的慧心,多一些帮扶的用心

如此,学生自主学习的局面一定会更欣欣向荣,多彩学习的局面也一定会较快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