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借助课堂故事,润物细无声(徐婧)
发表日期:2016/5/5 21:58:37 出处:本站 作者:徐婧 有671位读者读过
最近几天网上盛传学生殴打的视频,每每看来都令人揪心不已。不由得思考:这现象背后暗含着怎样的心路历程?面对噤若寒蝉的团队,不能说,不能打,一切与惩罚有关的行为似乎成了老师们小心对待的雷区,耳边经常会传来这样的声音:“现在的小孩管不了了,也没法管了。”面对“12345”的举报电话,猝不及防的录影笔,似乎在媒体的煽动下,学校和家庭成了对立的两面。过多的干涉加重了老师们的心理负担,也使得教育问题越发棘手,破绽百出。在简单粗暴的对老师的“制裁”下,却鲜有人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是不是侵犯了教师的隐私,是不是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鲜少有人想想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一个耳光扇走的不仅是老师的脸面,还有老师的信心;一记拳头挥中的不是老师的头颅,而是这拳头背后的寒心。难道教育工作者没有任何可以反驳的平台,替自己发声?难道教育工作者永远要替孩子道德的沦丧买单?一个孩子在送进学校的时候早已沾染了家庭对他的烙印,课堂提倡孩子的自主性,那么学生的人格难道没有自主性?未成年人的身心未健全,不得辱骂,不得体罚。但没人能说不能提建议,如果连建议都没有,还要教育干什么?
我不由得又想起班级道德公约的建立,学生的人格不是一天形成的,他的人生观与周遭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关注他们德性的成长,帮助他们建构积极的道德体系,让道德教育真实的发生,产生成效?每每想起“汉明帝敬师”的故事: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其诚可鉴。而在师道尊严受践踏的时代,取而代之的是背后说老师坏话,课上公然和老师顶嘴,甚至辱骂老师,没有底线。抛去外界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面对学生对我们尊严的挑战,我们是时候反思,我们必须接受且必须赢。亲爱的孩子,我该拿你怎么办?
班里的学生个个有特色,个性张扬。爱捣乱的小强,因为老是干扰课堂,还屡教不改,被冠以“打不死的小强”称号,别人都以有这样的绰号为耻,而他反倒自得其乐,每天麻烦事不断。零零零,上课铃响了,小强很快闭紧嘴巴跑进教室。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那是暑假里的一天……”小强声情并茂地跟着同学们朗读。读着读着,很想解小便。就跟老师说了,老师问他:“能忍一忍吗?下了课再去?要实在忍不住,就去吧。但是下次可不行,下课的时候要先解小便再玩耍的。记住了吗?”小强使劲地点了一下头,连忙跑出教室。很快下课铃声响了。朋友跑过来说:“小强 ,我们来玩石头剪子布。”“好的。”小强放好书,拉着朋友的手来到了走廊。“石头。”“剪子。”……“你输了!哈哈”快乐的时光过得可真快。不一会,上课铃就响了。这节是数学课,老师捧着一叠书走了进来。这节课考试,发下试卷,“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小强认认真真地做下去,很快,半页就做好了,可做着做着,又想解小便了……这样的事情反复在上演着,说了多少遍都不见成效,说多了他也就敷衍了事,表现得漫不经心,根本不当一回事了。但奇怪的是,每次一说故事,他颓废的眼睛立马放光,不时还跟着故事情节唉声叹气。可见,他很喜欢听故事,也愿意听故事。既然如此,何不将小学生平时的日常行为规范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呢?一改以往的班会课,我们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故事课。可这不时一般的讲故事,而是有固定的主题,每个周由不同的小组承担故事话习惯的任务,并且推选一名同学讲故事。《爱捣乱的淘淘》《懒虫!起床!》《淘淘梦游记》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造出来的作品,很受大家欢迎。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习惯的种子不禁深扎孩子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与鞭策力量。不知不觉,他们对故事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而且还形成了思辨,锻炼了合作组织、表演表达等能力,一举三得,不亦乐乎!
教育是慢工细活,需要用心、用情、用智慧去经营。学生是待育的幼苗,用和风细雨慢慢滋养他们,你便会收获万紫千红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