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语言的天平(魏陈陈)

发表日期:2016/6/15 15:21:11 出处:本站 作者:徐婧 有598位读者读过

语言的天平

 

   在我的印象中,天平就是物理课堂上那摇晃着两个小脑袋的架子似得玩意儿,虽然我的物理课不常见到它,但是在我为数不多的记忆里,两端只要稍微有点重量不一样,它就会使劲的摇晃着自己的小脑袋,好像在向我们“示威”一样,它的存在使不一样变成了至少有一方面是一样的,在我做实验对比物体的重量时,甚至会嘲笑这些偏执的小家伙们,从来不给我喘气的机会,非要一样才行。在我眼里,有些东西,“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因为这会给我省去很多的麻烦;日光如梭,渐渐的长大了,天平也淡淡的走出了我的视野。直到看港台剧,它才又走进我的视野,当时港台剧以法律刑事类型居多,而我也从中知道了法律的象征:蒙眼的司法女神,女神的手里就拿着一只天平,代表着衡量和正义。

那语言可以放在天平上称一称吗?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不可以的,但是语言的力量不可小觑,有的时候它似水,似光,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有时又似一把尖锐的刀,让人觉得疼痛。它可以变成激情澎湃的演讲,也可以带来精彩绝伦的辩论,有时又演绎成令人深省的故事......那一天,我的班级里就曾发生这样一件事。

早上我到了班级,同学们便“纷纷”早读起来,这时我便下座位走走,看看有哪些调皮的孩子还没有“发现”我的存在,还在偷偷的“演绎”自己的“动作戏”,走到教室的后面,我看到有许多孩子们看完的图书,(这些图书都是从图书室借来的,一套53本正好够我们班的孩子用,每次等大家都看完还回去才能借下一套)便问大家:“还有多少同学没有看完这本书呀,要抓紧时间了。”小洁说:“老师,还差一本。”我又再一次发话:“那一位同学是谁,赶紧看完了我们好还回去,可不能因为你耽误了大家看书。”......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是哪位“影响大家看书”的,此时此刻,我很想把那位同学揪出来,这样的话就知道“源头”在哪了,可是我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影响大家看书”的那位同学,在此时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了,因为谁也不想“背黑锅”。就这样,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我觉得有些“没面子”,就好像一位没有能力侦查的警察,于是乎,我只能请求“支援”,便对图书管理员小洁说:“你把图书捧到图书室,让那位老师扫一下条形码,看看还有哪位同学的书没还。”(原来每一本书都登记在了对应的图书卡下面,这样查找起来很方便).....不一会儿,我们班的图书管理员便带着“战果”回来了,我心想:这下可找到了,再抵赖也没用了吧,毕竟登记在你名下的书没有还过去。

当小洁报出这位“影响同学看书”人的名字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既不优秀,也不是十分乖巧,有的时候话还很多,特别实在上课不需要他开口时。我便有了一种逮住“罪魁祸首”的感觉,气势汹汹的对他说:“刚刚问了那么多遍,你怎么都不说呢,说了又不会怎么样。”他显然没有料到这场对话是冲他而来,便支支吾吾说到:“老师,我的书还了。”“那你还给谁了?”我十分诧异“我还给你了。”他还是那么小声的说。“你还给我了,那我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况且你要是给我的话,肯定不会丢的,那小洁,你去办公室找一找吧。”小洁点着头便跑出教室,不一会儿,便跑回来了,气喘吁吁地说:“老师,没有找到。”于是我又问了那位同学,他还是很肯定的说给我了,于是我便赌气似得对小洁说:“再去找一遍,找仔细了,平时放作业的地方也找找。”这孩子又一溜烟跑了,好像比我还着急结果一样。结果可想而知,还是没有。这下我按捺不住性子,质问道:“你说你给我了,那我办公室没有啊,不可能有人到老师办公室去偷东西的;你又说给我了,那什么时候,第几节课给我的?”他也有点着急了,说:“老师,我不知道,我忘了。”此时他的眼里已经泛起了氤氲的雾气,脑子还在不停地想什么时候给我的,最后我没办法等待下去,毕竟早读就那么点时间,我招呼其他学生读书,转头对他说:“你好好想想,待会告诉我。”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不知过了多久,他对我说:“老师,我只能想起来,是早读给你的...”况且虽然他的声音很小,但还是有同学听到了他的话,纷纷对我说:“老师,我好像有印象,他是给你了。”声音那么小,还是如一道闪电划破我自信的天空,我开始问自己,真的给我了?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我一开始还说,给我肯定不会丢的.....我努力地回响着过去的早读课,可是似乎过去的早读课都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开始窘迫起来,也开始意识到,回想那么久之前的一件事是多么的不容易,况且他还是孩子,让我更难堪的是,如果他真的给我了的话,那......

我心中的天平开始摇摆,它又开始晃着小脑袋,就像嘲笑我一样,没有办法使之平衡。孩子们似乎也觉察到了我的神态,班级里不再有朗朗的读书声,大家纷纷投入到谁拿了那本书的洪流中来,有些孩子明显偏向于我,说老师怎么可能会丢书,还有另一种声音,可是我印象中他的确把书给老师了,大家“吵”的不可开交,我的脑子也一团乱麻,只能勒令他们继续读书,这时我听到班长说了一句:“老师,会不会书被偷了呀?”班级里立马有学生附和道:“我也有看到有别的同学在我们班的,之前的东西也有被偷过。”大家又停了下来,这声音如一剂镇定剂注入我的体内,而那位同学,却在大家的讨论中,泪眼婆娑,抑制不住的抹着眼泪。不知道是之前被我“吓”到了,还是被同学们的声音解救了,也许心里的委屈伴随着班长的那一句话,决堤了,毕竟班长的话是那么可信的,学习成绩好,表现也乖巧,不像他那样。我看到他的那个样子,也突然不由得心酸起来,是不是在老师眼中:乖巧的,成绩优异的,他的语言就有重要,而不乖巧的,成绩平平,普通孩子的语言就没有说服力呢?至少这一次,我把班长和他放在天平的两端,明显的是信赖班长的。而且之前也有孩子反应过,班级里的东西有丢失的情况。

事已至此,我的尴尬处境不攻自破,而他呢?怎么办?如果书不还回去,我们班永远借不到下一套书,这一次,我就语气缓和了,对他说:“你不要急,丢了也没什么,一本书而已,我让小洁问问图书室的老师,该怎么办。”小洁飞奔而去又狂奔而来,对我说只要照价赔偿就可以了,那本书 16元。这下我又犯难了,书不是他丢的,也不该要他赔偿,也不是同学们集体丢的,不应该让班级的同学承担,更不是我丢的,如果找不到那个“偷书”的人,这本书该谁赔啊?可我又是班主任,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给同学们继续向图书室借书的权利。于是我又对他说:“这样吧,老师承认大部分,你承担小部分好不好?”我转向他,他的情绪已经好很多,还和同桌讨论如果抓住那个“偷书贼”,他似乎很快活,之前的委屈已经不见踪迹,因为好像同学们已经认定,有那个“偷书贼”的存在。他高兴的对我说:“老师,不用,我自己一个人交。”虽然声音不高,可是我知道他的心结解开了,他不是那位“影响其他同学看书”的人了。他的心结解了,听到他这句话,我的心结却没有,虽然仅仅是16元而已,我之前却没有承担的勇气。这一次,他在我心中的天平里的分量陡然加重了,而他下课之后,依然笑魇如花,我不禁感慨道:果然还是小孩子啊,还是小孩子好啊......

事后我之后不禁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倘若我这次的天平一直倾向于自己,那置孩子于何处,第一反应总是为自己辩驳的,心里没有一盏平衡的天平话,那孩子又会成长为什么样的孩子呢,会因此有阴影吗,会夺去他纯真的童年甚至会留下阴影吗?如果当时我认定他没有给我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有的时候白日做梦似的幻想起来,真希望自己就像法律里那位蒙眼的司法女神,拿着那一盏晃着脑袋的天平,把语言置于两端,让它们给更多的人带来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