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用数对确定位置 反思 刘茹

发表日期:2016/6/21 21:51:42 出处:本站 作者:刘茹 有640位读者读过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二维图面上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要把具体空间的中的实物用数对的形式在点子图中直接表示出来确是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空间思维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是由具体实物半抽象到点子图来确定位置的,教学时也应该注意通过不同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对于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联系生活实际,教而有效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学生原有知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自己来描述班长的位置,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描述物体位置的经验,然后通过交流评价,自己认识到这些方法的不足与局限性,引发学生产生用统一标准来确定位置的需求,体会学习新知的必要性。此外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对思想,学生非常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往往举不出恰当的例子,所以我在课的结尾改成以欣赏图片数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搭建交流平台,彰显个性

我们知道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尽情释放。这节课,我为学生搭建了几个平台,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别在描述班长在教室里的位置;在讲解列行时,我创设了一个对话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什么是列行;在引出数对时,我快速报位置,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更为简便的记录方法,接着我选择了几种记录方法展开了讨论,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抽取共性,从而产生确定位置的方式—— 数对;让学生通过比一比,写一写,找一找三种练习形式表示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课堂真正成为了他们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乐园。

3、变化练习形式 ,快乐求学

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2030分钟紧张的新课学习后,会感到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表现尤为明显。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形式多变的练习。比一比口令游戏:老师报数对,如果是你,你就站起来,其他同学说出他的名字,看谁的速度快;写一写:你能用数对表示自己以及前后、左右同学在教室中的座位吗?;找一找:根据我给出的数对从密码本中破译老师送给学生的四句祝福的话;夸一夸:请夸一夸你认为表现好的学生,首先报数对,然后说出被夸的理由,被夸的同学继续夸一夸其他表现好的同学,如:我要夸数对(,)的xxx,因为他……这些练习,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而且形式活泼有趣,极大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新颖有趣的练习变式,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的确,尽管在不断的雕琢中我努力追求完美,但任然有不足不到的地方,难以释怀。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我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以记住一些知识为目的。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打破传统的形式,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多样的活动、变式的练习等等,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上出更精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