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主页 >>阅览文章
爱才会懂 李明欢
发表日期:2016/6/29 7:32:20 出处:本站 作者:李明欢 有1523位读者读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联系班级与课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生的引路人。他必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心悦诚服地听从其教诲。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觉得自己工作非常繁忙,但不得法,班级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大至家事、国事、天下事,小到吃饭扫地关窗户,样样躬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频繁往复、事倍功半。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何东昌说过:“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教育专家”。因此,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是比较全面的,在工作中要力争做到:
一、让全体学生感受到无私的“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心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基石。班主任要成为爱的艺术家,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我们时常通过成绩或行为来定义“好生”、“差生”,但是要知道在所谓的“差生”之中会产生多少个牛顿、多少个爱迪生!作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优等生,特别对暂时后进的学生更需要倍加爱护。俗话说:“越是干旱的秧苗越需要雨露;越是受冻的秧苗越需要阳光;越是得不到尊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尊重!”反思自己在这方面还做的不够,常常在自己的行动中让“差生”这样的孩子没有感受到“爱”的温暖。
二、事无大小,都必须具有无比的细心。
我很欣赏魏老师的这句话:大凡所有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回新接任一个班,都会因为学生回家作业交不齐而发火,日复一日,望不到尽头?每次批到后进生的作业,更是火上浇油。此时已顾不上教师形象了,骂了学生还嫌不痛快,带上爹妈一起咒,更有甚者连老祖宗也不放过,等发泄完毕,才知自己太失态。后进生,成了班级里最底层的人物。各类活动统统取消,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所有的时间被作业占满了。除了小便外,其他都有老师给他支配......但是,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想到的是每个学生都有其成功的某一方面,我们要善于捕获其“闪光点”,要打着“灯笼”、用“放大镜”仔细地发现和用“掘土机”用力地发掘。发现和发掘出来的可能是一点点苗头,然而通过适宜的表扬则可将其擦亮、放大,将“闪光点”转化为“闪光面”,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进而促使个人及集体全面发展。当然,寻找“闪光点”并非只是在学习上,其它如“爱护公物”、“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勤奋刻苦”等方面。要像魏书生老师那样,科学管理班级,尽量让每位学生带“长”,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就有多少人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有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
三、避免对学生的“心罚”现象。
我经常会听到老师埋怨学生难教的话语“无可救药了!”“我已教育他多次了,还是不改。”“我们班成绩差,没办法,学生太笨了。”从这些话细细观察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也许是我们老师的做法太单一,一出问题就找来谈话,要么苦口婆心地规劝,要么声嘶力竭的批评,两种方法都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肯定地说:“这个学生没救了。”我也曾有过这样武断的时候,导致这样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我们缺乏魏老师那样的气度与胸怀,自己常常陷于烦恼与疲倦之中。看了这句话后,我就常把这句话当作镜子,时时检查自己工作中的方法。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我就反思我的教学方法;当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时,反思自己的管理方法;当学生违返纪律时,就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总之时时反思,时时改进。方法多,问题也能及时解决了,逐渐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教师一言九鼎,一句话甚至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正因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句话可能引导学生踏上铺满鲜花的红地毯,而一句话也有可能把学生送进监狱的大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往往越是看多了其他老师们对问题优越的处理方法,越是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相信通过我的学习与努力,我可以把我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