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评课记录(八)

发表日期:2016/10/28 12:47:37 出处:本站 作者:严小牛 有504位读者读过

                                江宁小学教师评课记录表

评课人

徐婧

所在备课组

高年段语文备课组

执教人

张杰

年级学科

六语

评课时间

2016-10- 18

执教课题或教学内容

《牛郎织女》

我认为,就一堂课来讲,教学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决定了语文课堂的“灵魂”,“怎么教”决定语文课堂的“品质”。好的课堂应该是“洁净灵魂”与“卓越品质”的完美结合。张老师这节课,一开始有明确的目标:感受民间故事的情感。在课堂过程中,借助黄梅戏《天仙配》的片段,引生入境,让孩子聆听了男耕女织生活的美满。并且通过引导牛郎织女有了一儿一女,组成了一个“好”字,体会美满。最后通一首《鹊桥仙》,体会虽然隔河相望,依然美满的情感。可是后来,教学目标发生了转移:体会民间故事角色间的关系,体会情节曲折,体会正义必胜。先是列表体会各民间故事的角色,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直观的观察,发现列表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抓住人物关系复述其他民间故事,最后总结民间故事复述的方法。而我认为,反面角色的设定对于制造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至关重要作用,是阅读民间故事必须去体会的。既然如此,我想,感受民间故事的情感不应是本课的主要目标,是不是可以改为:学叶圣陶老先生讲民间故事。既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又不至于落下“人文性”。

关于“教什么”和“怎么教”,从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谈起,“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牛郎织女》作为民间故事的典型案例,我们就要抓住民间故事的特点来教学。如果说用《牛郎织女》这个例子可以教很多内容,那么哪些是有价值的?我们应当如何取舍?个人以为有两条判断标准,一是不是语文的,二是不是学生需要的。(1)文字层面。按照一般故事的表达特点,开头从“很久很久以前”引出故事的起因,自然段间常用“一天”、“第二天”、“从此”这样的时间线索连缀。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值得模仿。(2)文学层面。表现手法也是文学作品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牛郎织女》中突出显现有设悬念、明暗线索、情节曲折等,如果能引导学生在与教材的对话中,理解并借助众多表现手法的烘托,体会故事的感情,勘透故事的主题,就将为拓展例子,运用例子作好铺垫,使后面以这“例子”为起点的引发不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牛郎织女》故事的结构意义也不容我们小觑,先是“两情相悦”,然后是“棒打鸳鸯”,进而“无奈分离”,最后“以另一种生命形态相聚”。这样的模式是对人间爱情的真实叙述,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向往,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有的情态方式。这样的故事模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延续下来,以致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爱情故事,几乎都延续了他们的“相爱—拆散—分离—回归”的模式。

 

 

注:评课记录不少300字,从亮点、问题、改进意见等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