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教育是为了鼓舞和唤醒(成琛)

发表日期:2016/12/5 16:07:20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575位读者读过

 哈佛大学有位教育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从学校里选出3位普通教师和100名普通学生,组成3个班,并对他们说:“你们是全校选出的最优秀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成为全校最棒的组合,能做出最好的成绩。”

 果然,一年后,他们的考试成绩是全校最好的。

 这个实验说明了一个问题: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

 从前,有个出生后就相貌丑陋,说话口吃,嘴角畸形,一只耳朵失聪的孩子,他的母亲为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然而他却认为既然如此那么自己就要比别人更加坚强,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每天含着石头讲话。看着嘴唇和舌头都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母亲擦着眼泪说:“妈妈,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得美丽的,如果别人把茧剪开一道口,这样出来的蝴蝶是不美丽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后来,经过他的努力,他能流利地讲话了,并且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了。1993年他参加总理竞选,对手利用他的脸部缺陷在广告上讽刺他:“你要这样的人来当你们的总理吗?”这种带有人格侮辱的攻击反而让对手遭受到了很多选民的愤怒和谴责。当他的成长经历被人们知道后,他赢得了很多人的同情和尊敬。最后他以“我要带领国家和人民成为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获得最高票当选为总理,并在1997年和2000年两次大选中连续获胜,蝉联总理,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蝴蝶总理”。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三届的跨世纪总理让·克雷蒂安。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是绝对自信的;而那些碌碌无为的人,只要偶尔遇到一点挫折,他们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自信心不坚定的缘故。因而,孩子的教育更需要父母爱的鼓舞,帮助孩子唤醒自信。

 家长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胜人一筹。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背唐诗、学钢琴、练书法。如果把家庭比喻成孩子成长的土壤,那么这些课外班就是为了种子早日发芽而加入的化学肥料,庄稼可能会长得茁壮,但往往已渗入有毒成分,甚至发生了基因突变。学校的教育更多的是为了应试,分数和名次成了衡量学生发展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孩子兴趣、爱好,甚至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不像农民种花,更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加工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用这样的标准改造学生,生产出来的大多是冷冰冰的、没有生命力的产品,有些晚开花的小苗,甚至被当作草除掉。孩子的成长就像一粒种子,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并且种子的花期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应像农民种花那样,用爱与智慧静静地倾听花开的声音,看着他慢慢懂事、成长起来。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蜗牛散步,需要我们不时放慢脚步,蹲下身子去聆听需求,欣赏他们的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想的更多的也许是怎么教育他,却忘了教育最需要的是“守望”——等待他慢慢地成长。

 真正成功的教育并不是让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考出了多高的分数,上了多好的学校,找到多高薪水的工作,而更在于我们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特质,如诚信、善良、毅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一生幸福的品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