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上音体美,没有要求记忆的知识点,没有要求计算的算数题。只是坐在方凳上和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合唱一首歌,站在阳光里和伙伴们一起自由的奔跑,围在实物前和老师一起讨论线条的位置,每一节课都充满期待。可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体美只出现在课表里,走进教室的往往是语数英老师,渐渐地我们就知道,这个就预示着快要考试了。
其实,小学阶段的音体美课最能启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而且音体美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体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不用刻意追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存在整堂课都是我讲你听的情况;同时音体美不同于主科,没有面临应试升学的压力,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来讲,被当作是心理放松课、身心舒缓课,因此课堂氛围一般都很宽松,学生表现活跃。这样看来,音体美是高效课堂,它们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孩子们就是在这个时候将想象力、形象思维、动手能力挖掘出来。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
我的音乐教学里,所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刚进入小学阶段,对事物的思考主要是以形象和动作为主,所以我尽量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加入音乐活动和身体律动,我希望我的课堂是快乐的,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没有优生与差生之分,每个孩子都可以加入其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在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逐渐教授他们基本乐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常识,采取小组教学,与学生进行积极的课堂互动,学会探究,培养兴趣,并把课外活动作为学生重要的实践平台,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尽可能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亮点。
这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对于刚刚工作的我而言,渐渐发现,作为一名老师的幸福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常在想,多么幸运我能从事这份职业,世上竟然还有幸福指数这么高的职业,或许这也是小学科老师的优势的所在。我们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孩子身上、放在真实发生的课堂上,没有作业与考试影响我们对孩子的看法、对教学的判断,我眼里的他们是那么可爱和纯真,他们对我的喜欢也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温暖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