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浅谈惰性后进生的学习方法(芮丹丹)
发表日期:2016/12/6 11:18:31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675位读者读过
对惰性强的后进生,宜采用强制加激励的方法。
众所知之,后进生学习差的共同原因是:学习习惯差。但是每个后进生又有其不同的特点,例如,有一种后进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懒惰造成的。针对此类学生,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动因,是其学习需要的反映,受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同时也随年龄而变化。教师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正确引导和培养。后进生往往表现出对学习任务马虎应付,没有自觉性、独立性和责任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失败时灰心自暴自弃等特点。教师要正确引导、强制、激励和转化,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培养学生学习动机,需仔细观察学生,认真分析后,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设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其成就动机。学生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就为下一次成功奠定了心理基础,将可能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提高积极性——学习进步——师生评价高——体验成功。形成良性循环,关键是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应从细节做起:在课堂抽问,布置课后作业,测验甚至课外活动的安排上,要全面考虑,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例如,教师对差生设置较轻松的提问,布置简单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能摸到”,逐渐增强其信心。对于已经形成恶性循环的,可从师生评价这一环节入手,打破这个循环:教师首先不岐视这类学生,并且要设法改善其他学生对他们的看法,可随时找机会夸夸他、鼓励他,热心帮助他,这样时间长了,他会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别人也会逐步对他另眼相看。师生评价的提高,最终将可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转入良性循环,从而激发其内部动机,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经之路。好的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必须将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易接受。这需要教师努力钻研教材和教育理论,不仅要精于专业,还要博学多才,能够发现和挖掘出所从事的学科的魅力,紧跟时代脉搏,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法。当然有趣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如活泼生动的授课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直观形象的教具演示,组织开展丰富的学科课外活动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后进生自觉性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很必要的。
我任教的班级,有一名后进生小郭,其实他很聪明,他差的原因是不肯做作业,从来不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要老师再三督促,他才肯做一点。小郭上课也不听讲,老师批评帮助的效果不大。我对这位同学的情况作了进一步的了解:(一)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不肯做作业,养成惰性。(二)他是单亲家庭,主要靠也爷爷照顾他,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任务就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他开始做作业了,由于他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有时还是不肯做作业,于是我采取强制的手段,把他带到家里,督促他完成作业,我要让他明白:今天的作业,你今天必须完成。同时,还请家长一起教育他。当他有了点滴进步时,就及时表扬他,通过耐心教育和帮助,一年来,他初步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从五十几分提高到八十二分。所以坚持强制加激励的方法,必然会对惰性强的后进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使此类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