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向着明亮那方(张婷婷)

发表日期:2017/4/5 16:12:42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611位读者读过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偶然有机会读到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她对于微小事物从不轻视,一朵花一片云皆可窥出大千世界,循着她笔下这份不管不顾的稚拙、纯美,沿着充满动感的诗意飞升的方向前去,我不禁想到我们的儿童,也希望每一个儿童都能住在向着阳光照射的,明亮的地方。

    新学年开学,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走进新校园,宽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全新的桌椅以及先进的教学设备都让我兴奋不已。身为老师的自己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明亮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明亮的心情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一、擦亮篇

    一所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了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涂鸦;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再丢垃圾就丝毫不会觉得羞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当我们努力把教室拾掇得明亮整洁之后,这样的环境,孩子们更愿意维护和保持。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每一次接手新教室,老师们都会想办法把旧颜变新貌,我也不例外。虽说是还未投入使用的新学校,所有的设备都是新的,可是也让我忙活了大半天。地面上的灰尘足足扫了三遍还是有残留,接着我又把桌子摆整齐,用抹布把一张张桌子擦洗了一遍,搭班老师也来帮忙撕前后黑板的保护膜,两个人的力量大多了。

    我们在拖把上撒了一些洗衣粉,用力拖几遍后,地面上不再灰蒙蒙的,整个教室明亮多了。

    教室后面的黑板是可以供班主任施展才华的舞台,用好这块“园地”,还可以起到育人育心的作用。由于不擅长画画,我特意请美术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帮我画了精美的板报花边,自己涂色并加上文字。报到第一天,班里的孩子都围在黑板报前观看,不少孩子发出惊叹:“我们班的黑板报真美啊!”还有的家长也不住的赞叹:“还没开学老师就忙起来了,真是辛苦了!”让阔别了两个月之久的孩子们一踏进教室就能看到老师用心出的黑板报,温情的送出新学年寄语,那一份震撼和感动将常驻孩子们的心田,都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看到孩子和家长们的反应,我认为这样的辛苦准备很有价值。

二、照亮篇

    为了维持教室的洁净,我采取了卫生责任承包制,每个地方都有专人负责,每天早晨和午间休息时间,由劳动委员监督检查。可是这样有些同学仍然对自己桌椅旁的纸屑视而不见,一天下来,随处可见的垃圾又让教室不再“明亮”。这让我伤透了脑筋,直到有一天……

    和每个工作日一样,这一天我在七点半准时进入班级,我发现小班长浩浩正在“指挥”来得早的同学打扫卫生。“小洁你扫一二两组,小佳你扫三四两组,小泽和小夏你们去擦窗台,小智你把黑板和老师的板贴用抹布擦干净……”而他自己也没有闲着,正在整理讲台呢,只见他把散落的粉笔放在盒子里,不能用的粉笔头扔进了垃圾桶,把试卷摞整齐摆放在讲台的右上角,又用抹布把讲台擦得一尘不染。我不禁对我的小班长刮目相看,他站在讲台上,宛如大哥哥一般,推己及人,传递出一股正能量。老师还没有进班,他就能安排的井井有条,并且大家也信服他,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我静静的站在一旁,没有打扰他们,随手用手机记录下这些忙碌的小身影,并发在了班级家长群中,不少家长也竖起了大拇指。

    可教室是大家的,不能只靠这几个同学的力量来维持洁净,于是,我在课堂上重点表扬了合理分配工作的小班长和这几位主动打扫教室的孩子,并且给他们一人盖了一个“热爱劳动”的奖章。我告诉其他孩子在我们的校园里,每天都涌动着一群值日的同学,每天都有人在默默地打扫卫生,每天都有人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是他们共同创造了整洁的校园环境,让我们得以在清新的校园里快乐地学习。最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致决定:把热爱劳动作为学期末的三好学生评选的条件之一。得到“热爱劳动”奖章最多的同学在评选“三好学生”“文明之星”时优先考虑。孩子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从那以后,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到教室,放下书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教室,即使没有人“指挥”,大家也能有序的劳动,刚开始,每天劳动完都会有学生来提醒我盖章,可是渐渐地,孩子们好像不太在意会不会得到奖章了,来的早的同学习惯性的打扫教室,下课了第一排的同学主动收拾讲台,还会有几个学生抢着帮老师擦黑板,座位离垃圾桶近的学生看到垃圾桶里垃圾过半就主动拎下楼倒掉……孩子们渐渐养成了主动劳动的好习惯,我们的教室更加明亮了。

三、点亮篇

    在大部分孩子都能养成热爱劳动,保持卫生的好习惯时,班里的“小邋遢”昊昊仍然“屡教不改”。他的座位周围简直是教室的“重灾区”,纸屑、铅笔、橡皮、作业本、不穿的外套等等都能在他的周围找到,别人帮他捡起来,不一会儿,这些东西就像长了腿似的,又散落在地下。正当苦恼时,班队赛课我选择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我想,不如趁此机会教育一下昊昊同学,也许可以让他有所改变呢。

    班队课中有一环节是比赛整理书包,我先让所有学生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都拿出来,又特意挑选了两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一起比赛,其中一位便是“昊昊”。

    比赛开始了,大部分学生都能迅速、有条理的整理自己的书包。而昊昊呢,手忙脚乱,慌慌张张,他瞥了一眼身边的同学,见大家都快收拾好了,他更是急了,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随手把试卷、本子、跳绳还有散落的文具一起往书包里塞。“比赛时间到!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整理的怎么样!”说着我巡视了教室一周,请整理的又快又好的学生起立,接着我又停在了昊昊的身边,其他学生的目光也停留在昊昊身上,有几个孩子忍不住笑了。“你知道大家为什么笑吗?”我俯下身问昊昊,昊昊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小脸涨得通红。“你看,你的小书包被你塞得都撑破了肚皮,拉链都拉不上啦!你就请教一下站着的这些同学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整理书包吧!”接着,同学们热心的告诉昊昊可以先给书本按大小或者按学科分类整理好,再装进书包里,还可以把水杯装在书包侧面,把跳绳、纸巾等小物品放在书包的各个小口袋里……大家的热心似乎感染了昊昊,这一次,昊昊听得格外认真。打那以后,我们班的“小邋遢”不再那么邋遢了,虽然他的书桌

    旁偶尔还是有纸片出现,但他看到了后知道主动捡起来,虽然他收拾书包仍然很慢,但是他很认真的给书本分类再一本一本放进书包里……昊昊的变化让我感到欣喜,总有一种改变,可以在一念之间,我愿点亮每一个儿童的心,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我们一起迈进了二年级的天空,自觉不易,但必定是美好的,如果一切成为自觉,那么就不晚。打开窗户,我发现窗外的天空更加明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