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你快乐吗(曹杰)
发表日期:2017/5/2 8:53:28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600位读者读过
【背景】
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我设计的这一节五年级小篮球课,就是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节课中始终让学生感到快乐与幸福。
一、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阶段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整整齐齐地来到操场。我箭步走到学生的面前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小小的礼物,你们想看一看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说:“我想看,我想看。”于是我就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蓝球名星海报,我把海报举过头顶问到:“你知道他是谁吗?”同学们齐声地说:“是姚明和科比,他们都是美国NBA著名的篮球云动员,他们的篮球打的十分的出色,他们是我们心理崇拜的偶像。”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想当的活跃,我一看机会来了,顺便说道:“要想和姚明、科比一样出色的打篮球,我们就从小学起,从篮球的基础原地运球开始学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篮球的基础原地运球技术。现在我们先来作准备活动慢跑五分钟,随着音乐的响起,我就带着学生开始慢跑,在跑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篮球的边线、中线、三分线,慢跑过后,我就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篮球操。等学生准备活动做充分后,紧接着就带领学生开始熟悉篮球的球性的“耍球”练习。同学们:“我们手上的篮球你会玩吗?你知道它的球性吗?”同学们一口同声的回答:“我会,我会,小事一桩。”“那谁表演一下给我们大家看一看好吗?”谁自告奋勇上来“耍球”,我来我来,于是我就叫了两名男生和两名女生同时表演,有的抛接球,有的用指尖拨球,背后绕球,跨下绕球等动作。这下可热闹了,学生全都活跃起来了,大家都耍起球来了。我一边巡回指导,一边和学生一起活动。(师小节:课堂中通过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教学的时机来了,就对同学们说:“篮球是圆圆的,怎么才能让它听话呢?”------强调手型;:“我们的手要怎么来指挥球呢?”------强调手控球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原地运球,巡视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解决问题。然后召集学生回答问题。紧接着教师示范高姿运球和低姿运球动作,讲解要领,组织学生集体徒手练习原地运球,集体进行持球的练习,再分组练习原地运球(教师巡视帮助学生纠正动作),学生集中,教师讲解出现错误较多的动作,学生分散继续练习后再集中练习。(师小结:篮球的原地运球动作是基础中的基础,高姿运球或低姿运球同学们至少要掌握其中的一种,会灵活的运用。)
三、激活思维拓展能力阶段
“通过一堂课的练习,大家是否有点累了?”“是的,我有点累了。”“那我们就做个小游吧,这个游戏就是往返跑加原地运球。”接着教师就讲解游戏的名称和规则,并进行一次游戏的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练习,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师小结:游戏的加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巩固了对新知的掌握。)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教师问:“同学们,今天的篮球课你上的快乐吗?幸福吗?如果你快乐或幸福就拍拍手。”师生齐唱《幸福拍手歌》,当你听到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脚时,快速原地拍球2下,也可以跟教师做得不一样,自己创新放松动作。师小结:“这节篮球课,你上的开心吗?你上的快乐吗?”同学们答到:“我们很开心,很快乐。”(师小结:通过放松活动《幸福拍手歌》,调节学生的身心,感受课堂的快乐。
【评析】
1、我设计的这节五年级篮球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篮球的快乐,让他们喜欢上篮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十分的活跃,男生不但表现十分的抢眼,女生课堂上也很出色。这节课我始终围绕原地运球这条教学主线,让学生在这节课中球不离手,让在新授课中练习原地运球、游戏中练习原地运球、放松活动中练习原地运球,一球贯穿全课堂。从学生控球的手型、高姿或低姿运球技术等掌握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较好。
2、运球是持球队员在原地或移动中,用手连续按拍借助地面反弹起来的动作。运球是篮球运动中一项重要技术,队员运球不仅可以突破对手,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造成良好的各人攻击机会,而且能调整进攻对形,成为发动战术配合的有力手段。运球也是熟悉球性、增强手对球感应能力的训练手段。球性熟悉了,不仅可以提高控制和支配球的的能力,而且对提高传、球接和投篮技术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学生学习运球技术的同时,也能提高控球技术。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也不断的更新变化,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教学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发展的这条主线而展开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这节课自始至终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而逐步展开教学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练习中遇到的各中问题,充分发挥他们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