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赏识教育——幸福之源》有感(何生倩)

发表日期:2017/6/7 20:41:25 出处:本站 作者:41286 有600位读者读过

说实在的,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是还没有拜读过李正涛的《教育常识》之前看《第二版序言》,我会很茫然无错,以为又是一本“流水账”。看过,尤其是在阅读时浮躁的心得到洗涤和净化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第二版序言》,就能切身体会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了。

李正涛先生的常识不可谓不多,全书共有七个部分,分别是“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教学常识”,每个专题分小节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讲解。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教育帮助学生开掘幸福之源”这节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是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找到了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自己具有发现知识、捕捉知识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把自己变成知识的源泉,才是真正的力量。谁让学生拥有了这种力量,谁就在自己的脚哦雪中,展现了教育的力量。”这是李先生“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一切,什么是其中最有价值的?”“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两个问题的解答。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赐予”学生这样的源泉,而这构成源泉的是好奇、乐趣、方法、能力和习惯。

这五样东西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好奇心”所以比“好分数”重要,在于它是智力发展的起点,是求知欲的开端,且具有引发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强大催生力。李老师用了一个教学片断向读者解释了什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首要源泉”的。片段的关键之处是“惊异”,片段中的老师只用“把熟悉的陌生化”这一简单的办法,以“意思”作为总结,解释了一个对所有教师都有效的常识性要求: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有惊异感和新奇感,就要让他们感受到“真有意思”,引发学生的“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有切身的体会。可能是小时候家长对我学习期望不太高,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和现在我们班部分学生一样,认为家庭作业写完之后就没事了,从来就没想过在完成家庭作业之后还需要看书?完成作业之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献给了电视。动画片一直是我的最爱,哪怕播放动画片之前需要看一段《南京零距离》——这种家里只有爷爷喜欢看的新闻,我都不会嫌麻烦,提前等候着,然后渐渐地我养成观看新闻的习惯(这是后话,暂且不提)。在高中选修专业时,我就选修了我爱的绘画——美术专业,然后一直坚持到了现在。为了能有借口周末看电视,我选中了《狂野周末》、《动物世界》等能增长见闻的纪录片,然后我爱上了生物这门课,高中生物书本上的生涩难懂的知识对我而言是很有趣的。

所以长大之后,我明白了方法与习惯的重要性。

方法能让动力变成行动,好的学习方法能培养和提高人们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加速人们的学习进程。

随着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教师需要通过引导把方法变成能力,阅读、置疑、思维、创造……

只有所有的好奇、乐趣、能力和方法变成了“习惯”,一心想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的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等,才能够说学生的源泉已经在内心开掘成功,从此难以撼动,并且自发产生生命的活水。

在玩中学,学中玩,有了好奇心的开端,引发了其中的乐趣,方法是动力,变成能力,最后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学生的“幸福之源”就不会是终有一天会干涸的“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