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诗意语文 本真语文(袁艳)

发表日期:2017/6/7 20:51:32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592位读者读过

说起王崧舟老师的名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可说是如雷贯耳。他是教小学语文的,却是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全国29个省份160多个城市开观摩课近千节,讲座几百多场次。所以,当这一次看见阅读书目是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时,我是有些小窃喜的。

不过说实话,在前一段时间由于个人原因曾把书放置了一段时间,后来当自我调节后我又重新拾起了这本书,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我觉得王崧舟老师所追求的“诗意语文”其实就是在追求语文的“本”,语文的“真”。何为语文的“本”呢?在书中王老师说“功利化的语文教育,已经愈来愈远离诗意。在诗意被放逐的课堂里,令人惊异感奋的语言却化为僵直的图解,盈天地之美的诗意却被平面削切,母语的温润与魅力正在跟我们的孩子渐行渐远。”在回顾一下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可见大家已经开始关注到我们的教育的“本”。还记得在教师编制面试的时候,有一个环节是回答问题“说说什么是语文?”当时的我第一想到的就是吴永军老师在课上对我们说的,“小语姓小,但也姓语”。语文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语言和文字,这也就反应出来语文的另一个特性,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现在我们的语文工具性强调过重,人文性的体现越来越淡。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总是很浮躁,对于书写、对于阅读似乎也是越来越难用心。或许正是这些变化开始让教育者思考我们的语文到底缺了些什么,甚至在《语文新课标(2011版)》中也开始关注学生对于语文喜爱之情的培养。

那何为语文的“真”呢?这不禁让我想起,上次飞行检查时,周老师在听完我课后对我说的话,看一节课主要是想看老师在平时的状态,公开课和家常是有区别的,但是,平时的功夫才是应该关注的。一节课最重要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而对于低年级来说,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读书和写字。其他的环节语言训练点都不应该是重点。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一个语言的训练点,在课堂上先是有些冷场,后来陆续有学生举手发言,到后来学生说的有点偏,有种放出去收不回来的感觉。在周老师的讲完后我就想到了王老师在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徐善俊老师执教的《赤壁之战》,在课堂上徐老师也是设计了一个语言的训练点,还遇到了学生的质疑,这时徐老师没有慌,他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自己的设计意图,因此,他很巧妙的化解了这一难题。我想,这就是语文的“真”,在上课之前的备课环节,王老师说,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先要学习,做到心领神会,对于课堂要有一定预设性,但是“试图预设路径并掌控路径的行走,是不人道的,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遇到过不按常理出牌的学生,这就是课堂的动态生成,其次,在课堂上学生真正的独立思考并有不同理解时,教师应该要宽容并用心倾听,往往这会使得课堂更加精彩。这就是王老师所说的,不要试图控制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不同声音,这就是语文的“真”。

最后,分享王老师说一句话“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着语文教育的本真: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具有‘人的精神’的人,培养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