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语文的生命意蕴》有感(孙丽丽)

发表日期:2017/6/12 8:20:48 出处:本站 作者:41286 有701位读者读过

 

读《语文的生命意蕴》有感

孙丽丽

读完王崧舟老师的书之后,我受益匪浅。不仅从王崧舟老师的字里行间学习到了语文教育的方法和目的,也收获了一个语文人应有的教育手段和人生态度。在于王先生的对话里,我解决了自己思想上的困惑,也解开了自己对于教育对于学生的死结。

为什么语文人需要习惯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王先生说:生命如诗般的远行化为写作,写作让生命留下诗意的足迹。”所以在我看来,一个喜欢写作的人,与常人相比,他一定会拥有一颗更为柔软细腻敏感的内心。就像我,有意无意间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鼓励别人去更好的爱自己和别人。当然写作也是一种倾诉,是一种对生活的总结,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暗示和鼓励。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用来记录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点点滴滴,那么我们一定会拥有常人所没有的回忆。

为什么我们需要用一颗可以惭愧的痛心去教学和生活?王先生说:好在我还能惭愧。好在我还有勇气直面蒙尘的良知,而向往那份止于至善的情怀。成年人的世界太过于复杂,残酷冷漠是现实的代名词。人们太会善于伪装自己,总是把自己伪装的很强大,好像输给别人就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甚至于来说把脆弱,给别人看到更是一种耻辱。但在孩子面前,这些成年的烦恼我全都没有,因为他们单纯善良,纯洁的就像一块水晶,在他们面前,都能够折射出人性最初的光辉和美好,因此在他们面前我能够做我自己,让我觉得我还没有丢失内心当初的那份纯净和美好。

为什么我们在做教育的时候要摒弃自己的烦忧,幸福地进行教育?王先生说:要保持最初的幸福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真正的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幸福的定义从来都是量变的。人总会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断摈弃,不断改变,不断定义幸福的标准,久而久之便失去了辨别幸福的能力。小时候,幸福是转在老爷爷手中的棉花糖;少年时,幸福是那张烫了金的奖状以及爸妈的笑脸;长大后,幸福是握在手心里的薪水以及想买就能买的能力……可是走着走着,我就发现,幸福在一个个自我蜕变的过程中慢慢改变。所以,当我们在疲累重复的教学中,在对调皮顽劣的孩子教育无望时,请仔细想想,我们最初想要站在这里的目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还学到了很多很多,我觉得我在书中与王先生对话。自当老师以来,与孩子们接触,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对他们的恐惧,以及转变成后来的相处融洽,懂得方法去教授他们知识与做人的道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纯真与成长,也看到我自己在思想上的成长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强。与孩子一起成长,你能闻见花香,你能看见花开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