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李蓉)
发表日期:2017/6/16 16:41:41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578位读者读过
读《我就是数学》有感
这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感受颇多,需要我学习的地方更是多的数不过来!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人性至上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学中的谜团渐渐释然。
全书共有六部分:“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书中的语言灵动幽默,没有枯燥的教学理念,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例,贴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而且能让人感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这本书与以往枯燥的教学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为主,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与我们教学中相似的一些东西。
刚拿到这本书时,翻开书本,书上的第一篇文章是《脑袋磕破后的笑声》,我被这个标题深深地吸引了,为什么脑袋磕破后还会笑呢?看完文章我才知道,华老师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不小心磕到了头,上课时只能带着帽子,但上课戴帽子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华老师却用巧妙的方法把帽子带进课堂里,成为了一个有趣的教学资源,成功的上完了一节观摩课。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小意外,如何把这些突发的小插曲运用到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多加思考了,我会发现,这些意外的小插曲也许也可以变成我的教学资源,更好地完成一节节优秀的数学课。
有一篇文章是《思维决定视野》,讲的是“角的度量”这节课。华老师先通过“配玻璃”的活动教学“角的度量”,但有其他老师提出意见,认为这样的情景不常见,有些假,华老师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竟几次三番修改,忍痛割爱舍弃,冥思苦想求证,从学生的视角看世界,想出利用滑梯教学,达到了很好地教学效果,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不断追求。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教学情景,需要我们不断的揣摩,是不是适用于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
孩子是一个生命体,一个发展、完善中的生命体。在本书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他们有着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向和思维结果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更是天马行空,教师在上课前都会整理一份准备充分的教案,但是孩子的想法是不受控制的,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按照我们预想的那样去行事,课堂上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正确的去引导,也许会发现一些奇思妙想。那么教学过程自然就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此课堂上学生出现感悟、理解、认识、运用表达上的错误和偏差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们教师要有“容错”意识,关注善待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偏差,生成课堂资源,激活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华老师为我做了榜样,要敢于思考,善于思考: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即便课上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是思考的题材。孩子除了学习,更要培养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华老师以身作则,在教学中渗透,寓教育于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