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教育常识》读书心得 (缪丹妮)

发表日期:2017/6/20 11:30:01 出处:本站 作者:41286 有653位读者读过

《教育常识》读书心得

缪丹妮

5月正值学校的艺术节和读书月,每当下课看到有的孩子在座位上安静的看书,沉迷其中的模样便让我不禁反问自己,自从大学毕业后,每天都疲于奔命,忙忙碌碌过着每一天,表面上虽看似真充实,实则空虚,多久没让自己充电了,这次正好应了学校的要求,希望我们青年教师能够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借此机会能够学会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长。初次看到这本书《教育常识》,名字很普通,常识常识,虽为常识,但是我们都知道吗?都有所了解吗?并能在实践中运用吗?带着这样的疑问和等待接受教育的心我翻开了这本书。作者是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并能及时总结成理论知识的校长,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表达自己思想的同时,也引用了不少其他教育书中的内容,看了让人为其赞叹很是值得我们学习。

 

本书条理非常清晰明确,逻辑严密,全书根据教育教学常识分别分为了几个部分: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一个从大到小、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该书语言具有散文的风格,每章分为数节,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作者或从一个日常用语的释义开始,或从一个日常故事的讲述入手,娓娓道来,引领我们进入他要描绘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个隐者,需要思考的依旧是我们,是我们用自己的生活注释他的文字,而不是他的文字注释我们的生活。该书所讨论的,多是严肃的话题,但是并不显得生硬,反而因为散文化的语言,使它在严肃中透着轻灵。

 

在“教育过程常识”这一章节中,作者认为是教育即转化,教育的过程是转化的过程,这一观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文前提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觉得自己讲的很清楚了,但学生还是不明白。在教师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知识和道理,在学生那里却是一片复杂的混沌。这与简单、浮光掠影式的备课有直接关系。备课备什么?我们都知道要备教材,备教法,往往会忽视了备学生这一重要的环节。学生是课堂的中心,而们是否在课堂上使教学“成为复杂的思考工作,成为获取知识的活动”了呢?是否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嫁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十分明确的理解、感觉到和看到那“不懂的地方”,并且激发其探究的热情?且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许多内容值得自己反思和推敲。

 

在“教育内容常识”这一章节中,作者认为解读教材需要三种眼光:成人眼光,教师眼光,学生眼光。反思自己今后的教学,要多运用“学生的眼光”来解读教材。正如书中所说的:这是站在学生角度,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的思考,为此,教师需要设想:如果“我”是学生,初次遇到这样的教学内容,“我”是否有兴趣?“我”为什么要学这个内容,给“我”几个理由。“我”理解这些知识的鱼塘困难和障碍在哪里?“我”该如何学习,把这些书本中的知识、老师教的知识转化为“我”的知识?联系我们的英语教学:不妨做好以下四点:首先用学生的视角捕捉语言;其次用学生的感受体验情感;再次用学生的眼光连接生活;最后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

 

总之,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教育是一项长远的事业,如同生命的延展,我们所要做的是做的是不要急于求成,而是耐心细心且有信心地静待花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