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家校合育 发展孩子阅读素养(魏陈陈)

发表日期:2017/4/28 12:56:40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740位读者读过

  家校合育 发展孩子阅读素养

 

【案例背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要求我们更加重视自身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以及终身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深深的体会到这对我们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的手段也多种多样,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报纸、期刊、订阅杂志、字典、网络等等,都可以进行碎片化阅读,但是这样的阅读方式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阅读的质量也许会因为阅读材料的选择不够科学而大大减少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反而接触到了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讯息;除此之外,孩子往往没有更多的耐心进行系统化的阅读,总是“东一锤头,西一棒子”的,没有办法“从一而终”的把整本书阅读完。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我也发现,孩子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也在下降,没有高尔基说的“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的迫切,取而带之的是往往在临近交作业的时候,学生才进行阅读,那时候的阅读质量往往比较差,学生也只是为了胡乱交差而已。

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发展迅速,是阅读能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效的阅读不但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自我阅读素养的提升。如何让学生更好的阅读,迫在眉睫,一场“阅读革命”就此展开。

【片段一】:

提倡孩子读书,首先我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图书角,如果班级的图书角里整齐的排列着他们自己喜爱的图书,那将会大大的提高阅读的质量。在网上挑好的新书柜没过几天便送达到学校,在忙忙碌碌一节课后,新书架组装完工,往教室里一放,和我想象中一样,孩子们立刻围观过来,叽叽喳喳得像报喜的喜鹊,不停地问这问那,我看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轻松愉悦的表情,我的心情自然溢于言表,待一切稳定好后,孩子们坐在座位上等待我“发号师令”,好像一场期待已久的远游,我清了清嗓音对孩子们说:“新书柜已经到了,从现在开始我们班是全校班级中唯一一个有两个书柜的班级,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好好地读书了......请各位把自己家闲置的图书带过来吧,我们可以交换着看。”新任务布置完毕后,大家的眼神里“熠熠生辉”,好像里面有对“小灯泡”会发光似得,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兴奋,这好像是我期待的,也是我无法理解的,就这样,疑团等到第二天,我去班级的时候才彻底解开......

还没有走进班级,目光早早的就锁定在那两小排书柜上,上面密密麻麻排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我的心里满是窃喜,孩子们见我这般神情,早读得更卖力了,每个人都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可等我走进一看,情况却不容乐观,原来书是够多了,但是......这都是些什么书啊,什么《盗墓笔记》啊,还有《爆笑校园》,甚至还有一些都没有书皮,这和我的愿望背道而驰,突然就想到了朱自清《春》里的那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只不过野花换成了书而已。想到这里,心里涌出一丝无可奈何,却又觉得无比地动容,毕竟是孩子啊,谁又没有个“无知”的时候呢?但是书的质量堪忧这是事实,于是我又在班级里下达了第二次“命令”:“同学们,老师提倡大家还是多读好书,这些,还有像这些书,还是希望大家带回家,把家里父母买的一些经典的书都带来好不好?”“好!”孩子们都异口同声的回答,但是明显地,他们眼里的“小灯泡”的光,没有再那么亮......

【思考: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之心,但是却往往不能维持,倘若打消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效果可能也会大打折扣;但同时图书质量对于阅读本身而言也有很大的影响,和孩子对话的是否有益,往往就取决与教材的质量。】

【片段二】:

时隔一天,我走进书柜,里面书的质量较之前好太多,但是数量却不如之前那么多,品种也不如之前那么“琳琅满目”了,为此我还很是头疼,心想该怎么办呢?此时一位家长的QQ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位家长对我说,孩子回到家翻箱倒柜的要找书,据说可以给他们小组加分,(注:为了鼓励孩子们带书过来,我特意向大家宣布,谁带一本书,就可以给他们这个小组加一分,小组积分最高的往往在学期末可以兑换孩子自己喜欢的文具和小礼品)可是有些家长也很犯难,自己家有质量的书也不多,自己文化程度也不高,说去买吧,也不知道哪些书是适合孩子看的。于是我将学校的推荐书目整理出来,发到家长群里,供家长们参考,爸爸妈妈们很是支持,有些人还买了很多本。此时恰逢社区图书馆对外开放,我十分高兴,并在第一时间将这样的消息告诉了家长,有些家长不能知道怎么在自助办卡机上办卡,于是我就把自己的办卡步骤一一发到家长群里,家长们“按部就班”很快就学会了,并在群里这样说到:“你们的老师真好,有什么好消息都会想着你们。”看到家长这样的评价,我的心里也十分高兴,在下班后,我也偶尔会去社区图书馆看书,总是会遇到班级里的学生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借书,偶尔也会指导一下家长怎么借怎么还,有些要好的小伙伴也会相约去看自己喜爱的书,此时此刻,读书对于孩子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而班级的图书角也渐渐“胖”起来,我也是打新心眼里高兴。书越来越多,我们班的孩子们开始着手给自己的图书贴上姓名贴,每次借书去图书管理员那儿进行登记,就这样责任制后,一切都很顺利,因为借书便利,图书变多,同学们也确实比之前更有氛围读书了。

【思考: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首先品质好的书源就是个问题,此时若能及时进行家校互动,给予家长有效的指导,切实有效的服务,不仅可以解决阅读材料的品质问题,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丰富课余生活。】

【片段三】:

在准备申报书香班级材料时,我需要同学们把自家的小书柜照片发给我,于是我家长给我发来的照片中,我看到了一排排整理的图书,多的则是一面墙,即使有些家庭的书比较少,但都一一摆放整齐,这都是父母们平日里整理的成果,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除此之外,有些家长还在陪伴孩子读书的基础上,自己也动手做笔记,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家长的感召下,孩子们也纷纷使出了浑身解数,自己的读书笔记不仅具体细致,有些孩子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

【思考:在培养孩子阅读素养方面,学校、教师因为在资源上、专业上都比家长更有权威性,但是家长的作用也往往不可忽视,家长的参与和配合也更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孩子的影响也更深远,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案例反思】

洪明的《论家校合育模式》中这样提到:“......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简要概括为"1-2-4"制,具体内涵为:一个目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两个维度—学校教育、服务家长,家长配合、协同学校;四项基本活动—了解、研究家长,教育、引导家长,服务、指导家长,协同、参与学校等。合育基本模式的提出可有助于学校更加清晰地厘清合育基本目标、任务和基本方法,提升合育水平。”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工作怎样进行,老师和家长们都应该有一样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框架下,家长和教师如何能产生合力,使得学生的阅读素养“更上一层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阅读资源

     说到阅读其实最首要的问题就是阅读材料,就像上文提到的,家长和学生的身边往往资源有限,那么怎样才可以把身边的资源有效的整合并利用起来呢,我认为可以三方面着手:一是可以进行图书漂流活动或者捐两本看百本类,就是先从学生入手,把他们自己的闲置图书拿出来,大家互相交换;二是学校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可以给予家长一些指导,推荐一些适合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作品;三是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例如社区图书馆、区图书馆乃至市级图书馆等。把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起来,就不愁没有书读了。

二、利用碎片化阅读时间

    也许有很多人困惑,每一天的时间也就那么长,学生每天都有很多课程,课间休息也就10分钟而已,哪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呢,但是有人也曾这样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还是有的。”我们总是可以看见许多成人在乘坐地铁是拿着手机进行网页浏览,其实放到学生身上,在学校学习时也可以这样,比如利用排队就餐的时间、在放晚学等候校车的时间,甚至还有些学生早上来的比较早,这个时间也可以用来阅读,如果可以把这些时间碎片充分的利用起来阅读,那也是相当可观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孩子进行阅读,只要他能静下心来读,就不愁他一本书看不完。

三、给予阅读指导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也只是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自己喜欢什么看什么,完全没有章法可循,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可以适当在班级里上一些阅读推荐课或指导课,以我自己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为例,在上这节阅读推荐课时,我通过书里章节的小标题让学生进行展开想象,猜测书中的情节以及出现的主角,我们还可以把小标题互相联系起来,学生的猜测往往五花八门,出乎我的意料,最后我再让学生自己去验证,便会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但是家长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长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虽然家长没有教师那么专业,但是也可以参与进来,例如在班级的家长会上,我会整理前一段时间家长向我反馈的问题,适当的指导家长该如何应对,有时我身为一名母亲,也会给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育儿书籍,家长看后有的表示很有效果,其实不管是什么方式,家庭里若也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孩子一起读,那么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就事半功倍了,家长在阅读的同时,也吸收了较好的实用性知识,对于指导孩子也是有益处的。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教师面向的也许不仅仅是孩子,或许还有家长。

四、提供阅读展示平台

都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切实的肯定性评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阅读中来,以学校为例,学校在每学期都会举行很多读书德育活动,例如亲子共读,读书笔记交流展示,语文方面还有定期的阅读课等。通过亲子共读可以让家长切实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参与到学校教学,效果是十分喜人的;除此之外,高年级的学生通过进行做读书笔记,对优秀读书笔记进行评奖,发挥学生的榜样力量,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课堂上的制作书签大赛时,我把优秀的作品往群里一发,家长们纷纷“骚动”了,纷纷表示自己很难想象这是自己孩子的作品,家长在群里会因为自己孩子的作品而“沾沾自喜”,同学们也会因为受到了表扬而更有兴趣。

综上所述,其实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时,肯定会遇到很有难题,有些难题可以依赖于老师的引导,有些则需要家长的配合,但是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长城也并非一朝一夕建成一样,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许也会有许多周期的变化,这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