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语文的生命意蕴》有感(周芸)
发表日期:2017/6/23 13:47:08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930位读者读过
刚拿到这本书时,看到题目就觉得,这本书一定是那种很难啃的理论书籍。而当我真正开始读的时候,却发现这是一本可以观照现实的书。读罢王崧舟老师的《语文的生命意蕴》,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王老师说的语文的生命意蕴,我觉得首先要尊重生命,还要在此基础上去提升生命价值。在教学中,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对于生命,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我们教师从事的教学活动其实是在与生命进行精神上的互动,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与他们进行情感的沟通,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全方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学习、考试的机器。正如肖川在《教育的信念与理想》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而说到提升生命价值,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传递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生命观,一切都是建立在生命这个基础之上的。
王老师提倡诗意语文教学,其实也正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个体体验的尊重。印象深刻的是文中的一个例子,在王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他让学生对烈火烧身的邱少云说几句话,有个小男孩说:“邱少云,你真是个傻瓜。”王老师当时说了“傻瓜?你才是傻瓜!坐下!”这件事一直让王老师耿耿于怀,总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说,所以在再次有机会执教同一篇课文时,他一直期待着这样的“傻瓜”出现,当“傻瓜”终于出现时,王老师这次站在了孩子珍视生命的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他问:“孩子,你不希望邱少云死,是吗?”当孩子点头之后,他步步引导到军人应该服从命令,邱少云的心里一定还有另一种声音在坚持,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的看法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我们不难想象,这两次课的两个“傻瓜”,在教师的不同反应之下,内心想法该会有多大的差异。
经典是民族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王老师提倡读经典,不仅符合孩子学习的天性,而且从小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优雅的人格。读经典,学文言,首先可以让孩子们明理,孩子们在诵读中体会,实际上这种诵读无形中会影响到个体生命的成长,它在知识的积累和品性的涵养方面的作用,都是可见的。一个熟读经典的孩子,很容易生发出儒雅的气质,而一个儒雅的人,又怎会轻易让光阴虚度呢?我们教师能做的,其实是正确的引导,方向对了,孩子们才能少走弯路。
作为一个入职未满一年的新教师,我的看法很多可能不成熟,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不懂的地方还有很多,幸好有许多的教育前辈在分享他们的经验,让我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