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听名师讲课,实现成长之路(钱晶)
发表日期:2017/6/23 15:08:14 出处:本站 作者:钱晶 有580位读者读过
近期,我读了雷玲主编的《听名师讲课》(数学卷)一书,初拿到这本书,看到内容是课堂实录的时候还是比较开心的,至少比之前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要有意思多了,书中一个个课堂实录,一篇篇精彩点评让我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对生活对教育的深情,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精彩的教学设计,独到的人格魅力,让我心悦诚服,现将阅读中的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深挖教材,理解透彻
书中的每一篇富有新意的教学设计,都凝聚着名师的智慧和汗水,体现他们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践行。如特级教师钱守旺执教《年、月、日》时,充分研究了教材,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与合理利用。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年历卡片,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探究思维。又如特级教师钱坤南老师在教学《面积的认识》一课时,就让学生不但感知到了物体当中的平面,而且还感知物体中的曲面,充分丰富了学生认知的表象,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细节和实效,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名师总是能够耐心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细心地启发、热心地赞扬,并已成为一种习惯行为。在他们的课堂上,学生答对了,有热情的激励;即使答错题,也能体面地坐下,并且每一个问题都能有正确的归因和评价。如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中,钱老师的语言听不出任何责备,和不耐烦。“让你们猜对了!”“说的太好了!”“你看,大家学得多好呀!”“看!学得多有水平,不但能讲出结果,还能说明原因。”钱老师的表扬既含有对学生已有答案的肯定,也有引发学生新思考的功能。“你们说说是谁不小心说错了呢?”学生听到这句话不会因为刚刚的答错而感到羞愧,反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把学习建立在积极地情感之上。
三、精心设计,巧妙激趣,让课堂生动有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为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名师们率先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林良富校长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汇报完圆柱“高”的有关知识后,林校长不失时机地问道:“日光灯管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表述?”一学生站起来说:“人们常用‘长’来表述。”林校长又问道:“一元硬币也可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那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呢?”一学生答道:“人们通常说成‘厚’。”这时,所有学生兴致都很高,林校长接着问道:“我们有些同学家里挖的水井同样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人们又怎样说它的‘高’呢?”学生们迫不及待地齐答:“深......”……这看似不起眼的三问三答,虽然平淡无奇,却又是一般人所难以想到的。它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使学生脑海中圆柱体的表象更为丰富,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艺术绝非一种简单的教学技能,他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体会。在教学活动种,课堂一旦具有了创造性和艺术性,那教师就进入了教学的理想境界。听名师课,吸取他们课堂上的精华,是青年教师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