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在体验中成长(张婷婷)
发表日期:2017/6/23 15:17:30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609位读者读过
在体验中成长
——精心设计班队课 促进班集体建设
江宁中心小学 张婷婷
班队课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班主任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今天有机会和在座的各位分享我这一年多来学习班队课程的收获,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逐渐提升我们的班队课的质量。
两年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正式成为了一名班主任。刚开始每周一次的班队课,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只是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对班队课上什么,怎样上,也很困惑。甚至于上学期的班队赛课,也是借用本校汪雪梅老师的教学设计,上了二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第一次班队课顺利结束后,回看汪老师的教学设计,每个过程都值得推敲,令我最有感触的是通过比赛系红领巾、整理书包等活动,能够观察到学生是有变化的:红领巾散开了的学生再也不是跑来找老师,而是自己动手,尽管看起来手法笨拙,至少我知道他在努力;放学时总让爷爷奶奶拿书包的“小公主”,面对家长伸来的手,也会摇摇头拒绝,可以看出她开始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我当班主任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加深,渐渐地,我对班队课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一、班会课程研究与实践活动帮助我理清了班会课与教育管理的关系
1.班队课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
班队活动有助于实现班级的教育目标,能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与完善。我班在迈上二年级的台阶时,我在深入地考虑了班级的基本情况下,提出了“争做谈吐文雅,举止文明的好少年”的目标。发现学生有排路队情况不理想、上下楼道奔跑、打闹等行为,及时召开《排队,排对》《课间文明玩耍》等班队课,以讨论、抢答、小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大家懂得哪些言行是文明的,哪些言行是不文明的,在活动中,还适时表扬和鼓励了班里一些举止文明的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2.班队课利于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主体是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而又与众不同的个体,教师是否能真正走近学生,取决于是否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在班队课的选题上应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动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确定班队活动的主题。比如,发现学生普遍有喜欢推托责任,做错事情后不原意承认的现状后,可以开展有关“诚信”的班队课,从小处入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明白诚信的重要性。
3.班队课与主题活动相互促进
班队课可借助各种主题活动开展,比如在母亲节、教师节我还会开展“我为妈妈洗脚”“老师,你好”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懂得长辈劳动的艰辛,懂得感恩。主题活动也需要以班队课为载体,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更加奋发向上,在积极的参与中进行着自我教育。班队课与主题活动相互促进,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使班级成为一个洋溢着浓浓人情味的生活大家庭!
二、班会课程研究与实践活动帮助我掌握了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的方法
1.针对儿童特点,丰富活动形式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不太爱受规章制度的约束,而且在记忆上比较容易忘记,对于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班主任要经常地进行提醒。班队活动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趣,热爱上班队课,也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相结合。不难发现,让人印象深刻的班队课都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能说能演、能听能做,寓教于乐。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学生年级的提高,班队课也应该不断充实内容,改变形式,扩大活动范围。
2.尊重学生体验,创造教育情境
对于“体验式德育班会”,早有耳闻,体验,是一种真实的经历,这样的经历,因为真实、感性,所以才能在人的记忆系统里占有一席之地,久久不能遗忘。结合教育来说,教育本身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能力,创造情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体验,习得知识,这样的教育才是合乎本性需求的。上个月我校每个班级都开展了《认识校园》的体验式班队课,老师领着学生到校园中转一转,了解各处的功能,认识到破坏校园环境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自觉性,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活动的意义。我想,体验式教育就是这样一个“帆过浪无痕”的境界吧!
3.做实课后延伸,狠抓行为养成
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节班队课上,应该向课外延伸,履行实践,因此,班队设计的课后延伸要注意可操作性。以课后延伸活动为抓手,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注重道德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习班队课程化的过程中,我与孩子们互相陪伴,共同在“体验”中成长,愿班集体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呵护下,可以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