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刘倩)
发表日期:2017/6/26 10:12:58 出处:本站 作者:王路 有915位读者读过
《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
刘倩
这本书是由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所著的一本教育随笔,其中既有华老师的教学案例也有他对别的老师执教的评课;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内容广泛且贴近实际。
“角的度量”是一堂技能性的课,让我印象深刻。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时,教师往往是让学生艰难地、枯燥地、机械地让学生量各式各样的角,但是没能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而且生活中许多角都不需要量,因为大都是直角。而华老师却很善于观察与思考,他发现了衣领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倾斜一定的角……最后他以学生的视角来看世界,从儿童的生活中来寻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觉到量角的用处,终于滑梯进入了他的视线。这是借助自身重量来玩的游戏,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小孩子一定都玩过。要比较,至少得有两个滑梯,反复思考后创设了这样的三个滑梯,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觉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材料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借助这个滑梯,终于找到了既真实又有趣,还能引发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
读完本书后,本人有点感想,记录如下:
1、作者阅读范围非常广泛,古今中外的精华著作,目前流行的教育刊物,甚至
于流行歌曲,作者在本书中引用很多,对各位教育名家的话语也能随手拈来。文章中经常引古论今,富于联想,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用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打篮球、农民种地、赶南苑机场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这就给本书增添了不少文学色彩,使本书不仅有真实感而且有文学之艳,从而让读者不仅想读而且爱读。
2、作者观察非常仔细,所作随笔大部分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铅笔、粉笔掉地上到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再到老师没有道谢,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偶尔出现,有的时候我有所注意,但又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篇随笔,对我有所启发,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入手,小的方面不注意,大的方面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3、华老师在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的基础上,得出了“要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个结论。农民热爱土地,那我们对孩子的爱也应是真诚的、浓烈的,这种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并非功利的诉求,虚伪的做秀。其次,农民要想收获颇丰,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老师也是如此,需要像农民选种子那样费心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和农民种地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这种朴素的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中得到一些教育的理念。最后,农民不论庄稼的长势如何,从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那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农民种地一样经常追问自己一些问题呢?是不是应该立足“土地”的实际情况,心平气和地制定可行的措施,来争取获得“收成”的最大化呢?
4、感谢差错: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华老师是一位很会利用课堂学习错误的老师,这种特殊的教学资源,是很有价值的。学生的出错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错误的态度。让学生经历犯错误、引起思考到认识错误、找出出错点再到自我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引以为鉴,更好得接纳新知。
最后,用华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本次阅读的结尾:“一个教师不读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是不会把这个学科教得很好,但是如果他不经常阅读自己专业的书,那么也是教不好这个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