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给教师一件“新武器”》——因材施教 (徐佩)

发表日期:2017/9/29 8:36:4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徐佩 有634位读者读过

《给教师一件“新武器”》——因材施教

                                           徐佩

有人说过,生命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又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中间的过程则是幸福。阅读同样是幸福,从别人的文字里体会到不同的人生意义。用这些来衡量和比较自己的处境。

在阅读里,我看见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同的风景,感受到不同于自己生活的情感,独立我的思想,丰富我的情感。

床头放着王晓春先生的《给教师一件新武器》,起初,看到这本书时,独自思考了半天这“新武器”是什么,可能是眼界不够,愣是没想明白,又看了几遍书名,才注意到“教育诊疗”四个字。多么新颖的表达,怀着一种好奇,我慢慢读起了这本书。“”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给每个人建立一个“心灵档案,......。我们一定要摸清每个学生究竟是什么‘材’,然后再决定如何因他的‘材’而施教。”这也是我一直推崇的,也一直在探索。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学生:刘倩倩。这是一个比较“高冷的”学生。她做什么事都很“公平公正”,无论当什么班委,都是“一丝不苟”,所以班级出现了什么情况,她都是“你做不做?改不改?交不交?”然后得到一个她的结果,对我而言只是一个半成品。发现这个问题后,跟她谈过几次。她的性格太过执拗,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折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将她由纪律委员改为小助手。为了让她理解我的意图,我说:“做事认真是好事,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分个对错。学会给学生机会,也给自己机会,多多寻找同学的优点与可爱。”她轻轻地点点头,似乎理解了我的意思。慢慢地,我也看见了她的转变,虽然不能发生怎样的突破,但是给时间就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王晶当劳动委员,张欣彤当纪律委员,等等,根据他们各自的性格与特点,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样也是因材施教吧。我所理解的因材施教是把握学生的特色进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育需要创造性,但教育的创造性是另一种创造性,是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创造性,要的是把各种学科的智慧都“拿来”为教育服务,要的是综合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美丽的东西需要细细品味,而王晓春先生的这份“美味”我将继续慢慢享受。

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一样的,相同的,也没有一位学生是一模一样的。对我而言,在教育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不断学习因材施教,不断学习王晓春先生的创造精神。